当前位置:首页-所有文章-建盏文化-正文

以史为鉴,从建窑兴衰史说起(二)

三、衰落期

元代中后期,原本繁盛的建窑情况发生了变化。

在 元代初年以后,原本专烧黑釉瓷的建窑,开始出现少量专烧青白瓷的窑口,在1991年—1992年发掘的营长墘窑址中的Y6因烧青白瓷而在结构上与烧黑釉瓷 器的窑炉有所不同,但与德化屈斗宫元代瓷窑却有不少相似之处,窑炉较宽短,隔间多,挡火墙下留有烟火孔,两侧窑壁下有火道,采用支圈组合式覆烧工艺等此 外,Y6出土青白瓷器的装饰图案与江西宁都窑、金溪里窑等均有相似之处,其中模印的荷、菊、婴戏、水禽、莲瓣、菊瓣等题材也流行于德化屈斗宫的瓷器上。

以史为鉴,从建窑兴衰史说起(二) - 第1张

我 们从外销瓷中分析即可推知:南朝鲜新安海底沉船经76一84年的十次打捞,共出土陶瓷器20661件,其中黑釉瓷类506件,杂釉类2305件。可能部分 黑釉系的黑褐釉瓷等统计在杂釉内了.因为76一79年的报告中黑釉瓷就已是1467件了。这批黑釉瓷中,窑口和年代都较复杂,其中有建窑、吉州窑、七里镇 窑和河南等地的产品,仿建窑吉州窑系的产品多,多数为元代初中期生产的。因此,建窑的产品也当有元代生产的。但从有南宋以前的建盏和从墓葬出土物来看。元 代中期的建窑在外销上已不多了,至少质量大不如前,逐渐让位于仿建窑吉州窑的窑场了,暗示了建窑这时已处于衰落了。明州港启航的船采购建窑的产品并不困 难。因而出现这一现象我们以为是有原因的.元初后期的《马可·波罗游记》中也不提及建窑,却提到了德化窑“制瓷杯或碗碟”。马可·波罗是经建既、福州、泉 州而扬帆出海返回欧洲的.他的见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建窑元代中晚期衰落是较可信的。

以史为鉴,从建窑兴衰史说起(二) - 第2张

明代时,建窑已经不再烧造黑釉瓷了,并且被德化窑的白釉器所代替。因此,清代陈浏《陶雅》中写到“明建窑之白地者,瓷质颇厚,而日照能见指影在外闪动者,非雁鼎也。”

清代刘锦藻在《清续文献通考》中指出:

建 窑,本指建阳县所产之瓷,后以德化县瓷业发达,遂目德化瓷为建窑,而建阳反无闻焉,徳化产瓷区域有后井黄洞、南岭及其它十余窑场,尤以后井出产为最盛,全 境瓷窑多至五六十,几可与景德同称,产品类为白色素地,所制佛像花瓶等均至精纯,最近该县有模范瓷业公司之设立出品颇优。

以史为鉴,从建窑兴衰史说起(二) - 第3张

因此从元代中期开始,建窑逐渐走向衰落,一直到停产。衰落的原因主要有:

元代茶风的变化:元代全叶茶片法取代了宋代饮用蒸研茶末法,茶具以青白釉为主,茶盏开始向白盏过渡。饮茶风尚的改变,导致了建窑的衰落,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建窑同斗茶之风兴废基本一致。

审美观念的变化:宋瓷以质朴取胜而少繁褥装饰,有典雅、平易、沉静的风格.建盏的深邃函玄、玲珑小巧为宋人赏识.而元代追求奢华,丰富多彩,因此青花、釉里红等逐渐代替了古朴凝重的建窑瓷器

。外销黑釉瓷的竞争:随着茶风和植茶制瓷技术的外传,建窑培养了自己的竞争者。例如日本人学成制黑瓷技术后回国仿烧,制造出有本民族风格的瓷器,必影响中国黑瓷的输出,而众多的仿建窑吉州窑系的产品也蜂涌出洋,成为建窑的有力竞争者,使建窑逐渐失去其领军地位。

以史为鉴,从建窑兴衰史说起(二) - 第4张

四、建窑在我国陶瓷史上的地位

建 窑从唐末五代时期创烧,北宋中期开始一直到元代初期,处于繁荣昌盛时期,元代中晚期走向衰落,直到停烧。在其繁荣期瓷器受到社会各界的追捧,尤其是黑釉瓷 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釉色特别,制作技术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内容颇为丰富,是我国古代民间陶瓷工艺的杰出代表。关于建窑在历史上的地位,很多文献都给予 了很高的评价,如宋徽宗《大观茶论》曾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朱淡:《陶说》说:“宋时茶尚赘盎,以建安兔毫残为上品。”由此看出,人们对 于建窑黑釉器的好评,它在宋代的地位与其他名窑并重。

建窑是宋代南方名窑之一,在我国陶瓷工艺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它不但全国闻名,而且对于同时代以及以后的黑釉瓷的烧造影响很大,并且远输日本,欧洲等地,是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史上值得重视的一件事情。

以史为鉴,从建窑兴衰史说起(二) - 第5张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