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知识

带你走进建盏名家——孙建兴

建盏外形端庄,颜色深沉、釉面花色千变万化,亦幻亦真,宋时为皇家御用茶具,士大夫斗茶珍品,常为文人雅客咏颂对象。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自元以来,建盏工艺技术湮没,至今失传近千年。正当世人扼腕叹息,潜心钻研仍不得果的情况下,孙建兴出现了。孙建兴满怀对民家传统文化艺术的无限热爱,数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精神,揭开了千年古窑建盏的神秘面纱,为世人再现了建窖建盏的艺术魅力。

带你走进建盏名家——孙建兴

恢复一门失传千年的工艺技术,需要付出多少辛酸? 传播一项底蕴深厚的工艺品,需要有怎样的吸引力?传承一个呕心沥血而来的“独门秘籍”,又需要有一颗怎样的赤子之心?

带你走进建盏名家——孙建兴

带你走进建盏名家——孙建兴 孙建兴,用四十年的时间,生动解答了这些疑问。 1972年,20岁的孙建兴带着对传统工艺的热爱,拜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洪树德为师,在德化红旗瓷厂学习陶瓷原料配方,雕塑和烧制工艺。那时,他初出茅庐,对老师所教,样样好奇,对精致成品,爱不释手,学习起来,总比别人快一拍。陶瓷工艺的精深,让上进好学的孙建兴产生了继续深造的念头,进西北轻工业学院(现为陕西科技大学)念大学。大学系统的教授和浩瀚的书海,让这位勤奋好学的年轻人大开眼界,如鱼得水。然而大学四年练就他一身才能,该何处施展?

带你走进建盏名家——孙建兴

带你走进建盏名家——孙建兴 正当踯躅,1980年,福建省应中央“恢复失传近千年的建窑烧制工艺”的要求,组建“建窑兔毫釉”恢复科研小组,孙建兴施展的机会来了! 连孙建兴自己都不知道,这个机会的到来,将为他一生的工艺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项目组主力之一,孙建兴任重道远,恢复一门失传千年的工艺何尝容易?历史变迁,工艺落寞,建窑建盏的相关记载早已不见踪迹。那时,项目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梅健鹰老师指导,有一天,老师拿了一本日本建窑资料《天目》,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这本书,你拿回去好好看,如果你们能把建窑兔毫恢复起来,对国家有一定贡献;如果能把油滴恢复起来,对国家是重大贡献。”年轻的孙建兴听后,激情澎湃,热血沸腾。

带你走进建盏名家——孙建兴

带你走进建盏名家——孙建兴

那两年来,为调制兔毫建盏配方,他和团队潜心钻研,日夜攻关,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如此往复,不知不觉,试测了1000多次。孙建兴至今都无法想象这1000多次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他只知道,要走这条路,不拥有异于常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永远摘不到那颗最甜的果实。 带你走进建盏名家——孙建兴

1981年3月,建窑兔毫釉成功恢复,引来了50多位知名专家及学者的鉴定。不论是釉色、纹理,还是胎骨、造型,专家们无不赞许,仿若真品再现。然而,喜悲相随。正当项目组为重获“真经”欢欣雀跃时,不得不被迫解散。原因是市场冷清,研制成本过高,入不敷出。残酷的现实解散了团队,却激发了孙建兴继续探索建盏艺术的坚定决心,他的人生成就和事业高峰也随之悄悄来临。

带你走进建盏名家——孙建兴

持之以恒柳暗花明 1982年,团队解散后,孙建兴调往建阳地区,继续探索和完善建盏烧制技艺。两年前的兔毫釉研制,虽初获“战功”,却显青涩,建窑建盏整条制作流程的恢复,仍待攻克。为此,在原料的选择、实验、配制、加工、成型、烧成烧制技艺等各个环节里,孙建兴无不下苦功。每个细节,都注入他无限的心血,每份行动,都诠释着他对工艺事业的执着。建盏之名贵,在于烧制之困难,烧制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火”,烧制中每一道发光发热的火,都千变万化,时时传递不为人知的信息。对!要提高成功率,得读懂“火”的艺术。渐渐地,孙建兴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探索出一道独门釉方和特殊的烧制技艺,烧制出兔毫釉中最名贵的建盏“异毫盏”。 探索时间越长,实践经验越丰富,越激发孙建兴研制油滴盏的强烈愿望。两年废寝忘食,终不负孙建兴的心愿,烧制银油滴、金油滴之后又烧出了星盏、鹧鸪斑。 建盏中属异毫盏、油滴盏和曜变盏最名贵。曜变盏则是贵中之最,烧制难度最高,成功率只几千万分之一,产生于瞬间,成品独一无二,与油滴盏比,难上千倍。孙建兴回忆说,已经不记得尝试了多少,失败了多少次了,只记得每次满怀希望烧制,换来的总是失望。然而每一次结果,带来的心里落差,并未让他放弃。一晃二十年,曜变盏的成功仍不见曙光。就在孙建兴几近泄气的时候,有一天在烧制木叶盏时,釉面突然出现了神秘的蓝色光晕圈,时而黑夜中闪烁的星辰之光,时而反射出摄人心魄的冥冥幽光,孙建兴惊呆了!苦苦研制二十年的曜变盏,在即将放弃,在毫无准备的情况,居然成功了,二十年的辛酸,在那一刻,早已经消失殆尽。孙建兴常把这次成功称为意外之喜,其实这是他二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的必然结果。 心血散播入选世博 孙建兴对传统工艺事业的执着和热爱,早已渗进血液,四十年如一日,顺利也好,坎坷也好,始终坚持不懈。在一个接一个成就和赞许声传来之时,他激动,喜悦,更多的是担忧,担忧费尽心血恢复的千年建窑建盏工艺再次失传,更担忧呕心沥血研制的独门釉方和烧制技艺无人传承。于是,他把目光投向女儿孙莉身上。女儿自小被严格苛求,学习日本茶道、学习宋代建窑文化、学习建窑管理,学习传统工艺技术……凡与建窑建盏关联,无一遗漏,连上大学,本科毕业学位论文写的都是《从宋代黑釉茶盏谈日本天目茶碗》。孙建兴对工艺之衷情,对女儿之父爱,女儿孙莉看在眼里,明白在心里,自小未辜负他的期望,懂事、勤奋,好学,对传统工艺技术有着强烈的兴趣。令孙建兴印象最深的,是在同龄女孩都在幻想着未来,挥洒着青春的年华里,女儿整天穿梭在粉末纷飞,气温高涨的窑里、窑外,像男儿一般,不怕苦不怕累。十年过去,女儿在孙建兴的教导下,研制出很多建盏之最。眼看女儿已能独挡一面,孙建兴倍感欣慰。2008年,孙建兴接到一通电话,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审评负责人打来:“为什么建窑建盏不再参与申报啊?材料中一定要有建盏烧制技艺内容,不然一定不能被评上的。”这通电话之前,2006年,建窑建盏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连续两次落选。孙建兴接到电话后,恍然大悟,原来落选与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有关。他们一家人向政府请缨后,一切亲力亲为,妥当办置。“建窑建盏烧制技艺”2008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顺理成章地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孙建兴那颗对工艺事业的忧虑之心,也开朗了起来。 2010年,孙建兴烧制的建盏作品经福建省政府评选被选入上海世博会福建省馆。 2012年,孙建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2015年底,由中国集邮总公司出版的艺术成就邮票纪念册正式发行。 这些成绩不仅是对他作品的肯定,更是对他四十年呕心沥血探索工艺事业的褒奖。 天道酬勤声名远扬 建盏造诣的突破,要以资金为后盾。孙建兴的研发资金,不是来源其他,恰是来源于建盏强大的市场效益。1986年的一天,对他而言,也许是转折性的一天。那时一位日本人在中国古陶瓷科学技术研讨会上认识了孙建兴,见识了他的建盏,如获至宝,把建盏带回日本,揭开了日本市场的序幕。2003年,一位日本陶艺商人向孙莉订了孙建兴烧制的建盏作品,回国后,进行展览销售,引来了日本媒体的专程报道。好事成双,日本媒体的“建盏风”很快吹到了韩国。韩国KBS国家电视台专程找孙建兴拍摄了用龙窑柴烧建盏的全过程,制作了名为《陶瓷之路》的纪录片。2005年,孙建兴带着女儿孙莉应邀世界陶瓷双年展来到韩国,刚进展会,一抬头,惊讶发现,展会场四面挂着的屏幕里,正播关于他的纪录片《陶瓷之路》。这时一位韩国陶艺家见到孙建兴,很激动地说:“我认识你,你的建盏非常吸引人,我还仿制了你的木叶盏。”孙建兴听后,又惊又喜,四十年坚持不懈,付出的是汗水,而得到的,却更多。成就一份事业要有非常的毅力,而坚持一项失传千年工艺的传承和传播,更需要有非常的恒心。四十年,孙建兴做到了,且孜孜不倦。正如同孙建兴所说:“我为建盏而生。”


人物简介: 孙建兴,男,1952年出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中华传统工艺大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高级会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中国古陶瓷专业委员会常委、陶瓷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省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工程硕士、省陶瓷行业协会副会长、省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省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南平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南平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南平市建窑陶瓷研究所所长、南平市星辰天目陶瓷研究所艺术总监。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1YKd8U.png

(0)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