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精品赏析——飞惺 紫金油滴敛口盏 名匠建盏 建盏文化 5 年前 6.34K 0 0 赖敏惺 男,1970年出生。1989年开始从事古玩研究,2006年学习古陶瓷烧制方法,2012年与饶飞雄创立建盏烧制研究所并成立后井山房飞惺建盏陶瓷厂,专业烧制与开发仿宋兔毫,油滴鹧鸪建盏。
名家精品赏析——飞惺 紫金油滴敛口盏 名匠建盏 建盏文化 5 年前 6.34K 0 0 赖敏惺 男,1970年出生。1989年开始从事古玩研究,2006年学习古陶瓷烧制方法,2012年与饶飞雄创立建盏烧制研究所并成立后井山房飞惺建盏陶瓷厂,专业烧制与开发仿宋兔毫,油滴鹧鸪建盏。
追本溯源|现代建盏与宋代建盏究竟哪里不一样? 名匠建盏 建盏文化 5 年前 1.19W 0 0 束口碗由于在宋代起到的是抹茶的作用,所以必须厚重沉稳。而现代的建盏为了追求成品率和所谓的压手,把平常喝茶用的茶盏也使用上厚胎,大家都知道陶土是很难承受高温的,但烧制建盏就必须高温(目前市面也有很多低温烧制的建盏,这里不评论。),…
追本溯源|现代建盏与宋代建盏究竟哪里不一样? 名匠建盏 建盏文化 5 年前 1.19W 0 0 束口碗由于在宋代起到的是抹茶的作用,所以必须厚重沉稳。而现代的建盏为了追求成品率和所谓的压手,把平常喝茶用的茶盏也使用上厚胎,大家都知道陶土是很难承受高温的,但烧制建盏就必须高温(目前市面也有很多低温烧制的建盏,这里不评论。),…
我只花了1分钟,就知道了什么釉色的建盏最受欢迎! 名匠建盏 建盏文化 5 年前 4.65K 0 0 玉毫条达者——兔毫釉 兔毫釉为宋代黑釉中最为流行和特殊的品种,以建窑茶盏生产最多且最具特色。《大观茶论》云:“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玉毫条达者即兔毫。
我只花了1分钟,就知道了什么釉色的建盏最受欢迎! 名匠建盏 建盏文化 5 年前 4.65K 0 0 玉毫条达者——兔毫釉 兔毫釉为宋代黑釉中最为流行和特殊的品种,以建窑茶盏生产最多且最具特色。《大观茶论》云:“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玉毫条达者即兔毫。
你真的了解手中的油滴盏吗? 名匠建盏 建盏文化 5 年前 4.21K 0 0 这些富铁相形成的液相小滴就像漂浮在水面的青萍,能够在液面上漂游。它们随机而遇,三五成群,拼合成一个个大小不同的包裹团。包裹团越大,其中的液相小滴也越多,但这些液相小滴仅仅挨在一起。没有熔为一体,就象一叶叶青萍靠在一起…
你真的了解手中的油滴盏吗? 名匠建盏 建盏文化 5 年前 4.21K 0 0 这些富铁相形成的液相小滴就像漂浮在水面的青萍,能够在液面上漂游。它们随机而遇,三五成群,拼合成一个个大小不同的包裹团。包裹团越大,其中的液相小滴也越多,但这些液相小滴仅仅挨在一起。没有熔为一体,就象一叶叶青萍靠在一起…
品茶的乐趣,不仅在于茶,还在于杯 名匠建盏 建盏文化 5 年前 2.26K 0 0 外表是看得到的形象,个性是不经意间流露出来内在。不管是茶器的作者还是茶器的使用者,都在茶器中寄托着自己的内心世界。读懂茶器的个性,进而读懂茶器的创作者和茶器使用者,这是对茶友用一件个性化茶器与你共饮最珍贵的回馈。
品茶的乐趣,不仅在于茶,还在于杯 名匠建盏 建盏文化 5 年前 2.26K 0 0 外表是看得到的形象,个性是不经意间流露出来内在。不管是茶器的作者还是茶器的使用者,都在茶器中寄托着自己的内心世界。读懂茶器的个性,进而读懂茶器的创作者和茶器使用者,这是对茶友用一件个性化茶器与你共饮最珍贵的回馈。
金油滴建盏是不是黄金烧制的? 名匠建盏 建盏文化 5 年前 3.05K 0 0 在建盏的发源地有这样一位工艺大师,他从事陶瓷已有30余载,潜心专研陶瓷制作工艺,并且是国内首位还原了宋代建盏制作工艺烧制了金油滴建盏,他烧制的金油滴建盏金斑璀灿如片片飞羽,光彩夺目,乃迄今为止全世界陶瓷界尚无人可以比肩,他就是国…
金油滴建盏是不是黄金烧制的? 名匠建盏 建盏文化 5 年前 3.05K 0 0 在建盏的发源地有这样一位工艺大师,他从事陶瓷已有30余载,潜心专研陶瓷制作工艺,并且是国内首位还原了宋代建盏制作工艺烧制了金油滴建盏,他烧制的金油滴建盏金斑璀灿如片片飞羽,光彩夺目,乃迄今为止全世界陶瓷界尚无人可以比肩,他就是国…
古建盏、现代柴窑、电烧建盏,你还在傻傻分不清楚? 名匠建盏 建盏文化 5 年前 8.08K 0 0 什么是柴烧? 柴烧是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技艺,烧窑难度相当高,凡是利用薪柴为燃料烧成的陶瓷制品,都可称之为柴烧。柴烧风险极大,成本高,无瑕疵成品率只有2%,而柴烧作品的成败取决于土、灰、柴、窑之间的关系。
古建盏、现代柴窑、电烧建盏,你还在傻傻分不清楚? 名匠建盏 建盏文化 5 年前 8.08K 0 0 什么是柴烧? 柴烧是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技艺,烧窑难度相当高,凡是利用薪柴为燃料烧成的陶瓷制品,都可称之为柴烧。柴烧风险极大,成本高,无瑕疵成品率只有2%,而柴烧作品的成败取决于土、灰、柴、窑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