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录》 的标签存档

茶风炽盛与斗茶(下)

茶风炽盛与斗茶(下)

  在宋徽宗所著的《大观茶论》中写到:“点茶之色,以纯白为上真”。关于斗茶的标准,蔡襄在《茶录》中是这样描述的:“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茶,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两水。’”。…
建窑简史(三)

建窑简史(三)

建窑黑釉器的釉色,其特点是带有一种很深的绀黑色,即蔡襄《茶录》所指的绀黑纹如兔毫。有些也多少带有一些褐色、酱色或其它颜色 。由于釉中并排地呈现着褐色(或铁锈色)的筋脉,如兔毫毛,古称兔毫斑,这种特殊釉的烧成,说明我国瓷器工艺到了宋代…
建盏名称的由来 建盏为什么叫建盏?

建盏名称的由来 建盏为什么叫建盏?

  到了唐代,饮茶越来越普遍,逐渐盛行,形成风俗习惯。著名茶学专家陆羽编著的《茶经》问世,更是引领世人注重饮茶情趣,茶道内涵,从此喝茶愈发讲究,也愈发成为日常,也对茶器有了讲究。当时把盛茶的器皿称之为“碗”、“瓯”。
历史证明,好茶离不开好盏

历史证明,好茶离不开好盏

宋人认为:天下之茶,首推建茶;天下之盏,首推建盏。建盏是为茶而生的器物,而好茶也离不开建盏这样的好盏。建盏,无疑是宋代茶文化的主角。 原创:宋代茶文化的主角——建盏 文/ 一、天下之茶,建茶为最,天下之盏,建盏为最 宋代是茶文化高度…
为什么说建盏最适合“斗茶”

为什么说建盏最适合“斗茶”

建盏的盛名得益于宋朝风靡的斗茶之风。当时,为了创造最佳的斗茶效果,不仅需要好的茶品,还需要优质的茶盏,所谓“好马配好鞍”。《茶录》说“茶色白,宜黑盏”,这样斗茶,黑白分明。斗茶家们都对黑釉建盏情有独钟,皆因建盏最适合“斗茶”。 &n…
初识建盏(三)

初识建盏(三)

中国的饮茶习惯历史悠久,自汉唐已经开始盛行。入宋后,文人雅士居多,此风尤盛。众所周知,宋朝有个醉心于茶道研究、喜欢建盏的皇帝—宋徽宗,他把茶文化推向了一个高峰期,当时最流行的就是斗茶,斗茶成为了一种时尚。 宋徽宗不仅自己喜欢茶事,还…
宋代文人关于建窑的描述

宋代文人关于建窑的描述

蔡襄有作《茶录》描述建窑(烧制建盏的地方),在其下篇“论茶器”中,对于茶盏认为上品者应是: “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其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建盏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建盏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从蔡襄《茶录》、徽宗《茶论》、南宋《茶具图赞》中都列为点茶首选的第一茶器,到宋元时期日本的狂热求购,到明代茶书的寥寥记载,到民国时期的美国人探访震惊欧美,到上世纪80年代恢复技艺,建盏多舛的命运,你知道多少? 两宋的辉…
建盏与斗茶(一)

建盏与斗茶(一)

当时,北宋宫廷已普遍使用建盏饮茶,京都汴梁附近也有瓷窑作坊生产器具,宋皇室何以舍近求远要南方建窑上贡呢?这是因为建盏具备了其它所不可比拟的诸多优点。 一是造型奇特而朴实。建盏规格以中小型居多,适宜茶水饮量。造型口大足小,使茶末易于沉…
一看就懂!一篇文章告诉你建盏的两大特点

一看就懂!一篇文章告诉你建盏的两大特点

摘要:因茶而生,与茶相伴的建盏如今越来越受到世人的追捧,许多人加入到购买建盏进行收藏的大军之中,那么问题来了,在挑选建盏的过程中你肯定有诸多困惑,到底什么样的建盏是精品,该注意哪些点呢?今天我就先带领大家认识一下建盏的两大特点,以便…
建盏与茶(二)

建盏与茶(二)

晚唐以来的茶具,至宋代渐臻完善,南宋审安老人撰《茶具图赞》一 一给予雅名,如碾茶用的石碾船较金法曹,盛沸水以点注茶的执壶称为汤提点,用于搅拌茶汤的茶筅称竺副师,茶盏名淘宝文,承托茶盏防止烫手的托座叫漆雕秘阁等等,都是提供斗茶艺术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