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所有文章-建盏文化-正文

青瓷益茶,是真还是假?

  壶烧结后的釉药,使壶之器表产生不同的釉色变化,釉色呈现茶汤表现亦依存着实相关系,唐代陆羽按瓷色来分判窑口出品茶盏的优劣,甚至还留下排行榜,越窑排名第一,究其原因,是越窑青瓷置入煮过有微量氧化的茶汤,可以“吃色”而使茶汤呈绿色,而受到大大赞赏。反观其他窑口出品的瓷器,则因真实呈现茶汤颜色而被断定为次级品。其实以色取瓷之优劣,在茶的品饮中也因时代而不同。唐代煮茶,茶汤转红,青瓷恰可滤色使茶汤仍呈青色,才有“青瓷益茶”之说。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青瓷是汉族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作为一种表面施有青色釉的瓷器。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在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但有些青瓷因含铁不纯,还原气氛不充足,色调便呈现黄色或黄褐色。

青瓷益茶,是真还是假? - 第1张

  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汉族劳动人民制作瓷器的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原始青瓷,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到东汉有了重大突破。三国两晋南北朝后,南方和北方所烧青瓷开始各具特色。

 

青瓷益茶,是真还是假

一直以来,有“青瓷益茶”之说。李刚(杭州人,浙江博物馆副馆长)认为:“《爱日堂抄》说:‘自古陶重青品,晋曰缥瓷,唐曰千峰翠色,柴周曰雨过天青,吴越曰秘色,其后宋器虽具诸色,而汝瓷在宋烧者淡青色,官窑、哥窑以粉青为上,东窑、龙泉其色皆青,至明而秘色始绝。’选择的倾向性是受视觉器官的生理特性支配的。生物的进化论,葱郁的林木,娇绿的草地,青翠的山峦,蔚蓝的天空,苍碧的河海,因此他们的眼睛适应了环境的青绿色调,这种适应性通过基因遗传的方式被固定下来。科学研究显示,人眼在明亮处对波长为555纳米的绿色光最为敏感,在黑暗处则对波长为507纳米的青色光最为敏感。而历代青瓷的分光反射率峰值恰好在波动450~  600纳米的范围之间。”

  科学的说法在往昔的青瓷风华中,虽未被拿来探析,但在品茗的历史中,唐代《茶经》的作者陆羽却用敏锐的观察力,体察青瓷益茶的魅力。

壶烧结后的釉药,使壶之器表产生不同的釉色变化,釉色呈现茶汤表现亦依存着实相关系,唐代陆羽按瓷色来分判窑口出品茶盏的优劣,甚至还留下排行榜,越窑排名第一,究其原因,是越窑青瓷置入煮过有微量氧化的茶汤,可以“吃色”而使茶汤呈绿色,而受到大大赞赏。反观其他窑口出品的瓷器,则因真实呈现茶汤颜色而被断定为次级品。其实以色取瓷之优劣,在茶的品饮中也因时代而不同。唐代煮茶,茶汤转红,青瓷恰可滤色使茶汤仍呈青色,才有“青瓷益茶”之说。

青瓷益茶,是真还是假? - 第2张

  据包括茶马世家在内的业内人士介绍,茶具对茶汤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茶色;二是茶质。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极推崇青瓷茶具,“青则益茶”。即青瓷茶具可使茶汤呈绿色;青瓷茶具质地细润,釉料配比无铅无镉,无损茶汤的滋味和香汤;再加上茶具清雅的造型,给人一种极美的视觉享受。

 

器之型——坚挺圆润

历经数千年,老祖宗们用经验和智慧造出万千器具,每一件都历经推敲,岁月考验。或圆或方,或大或小,成为人们日常所用器具,装点的饰物。

坚挺的杯身,圆润的杯口曲线流畅柔和,杯面光洁如肌。青瓷翠玉茶器与普通陶器相比,有着细腻光泽的内质,色彩斑斓绚丽,与一般瓷器相比,又更具有粗矿和野性。

青瓷益茶,是真还是假? - 第3张

器之技——跳刀工艺

纯手工制作,独特的陶瓷装饰工艺,拥有别具一格的风韵和艺术魅力,但因岁月久远,成品稀少,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它就是曾独领数代风骚的跳刀工艺。

跳刀,不是一种单纯的装饰技术,它寓于生活之中,以随行、自然的本性,还原了生活给予的一切。花面纹路精美有序独具匠心,完美呈现了千年文化的艺术精髓。

青瓷益茶,是真还是假? - 第4张

器之韵——古朴雅致

古朴雅致,瓷质厚重,浓缩着无尽的历史沧桑,遮不住深厚的文化积淀,即使万年无语,也会引来芸芸众生惊羡的目光。

青瓷翠玉茶器,独具典雅风格和艺术特色,外具怡人心脾之艺术价值,内蕴臻于化境之实际用途。又如体态妖娆且端庄大方的女子,经岁月历练,始终是古朴而又独具韵味,富于遐想。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青瓷益茶,是真还是假? - 第5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