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老盏古朴宋韵十足,盛茶于盏品读宋时古韵。执盏于手,穿越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有道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仿宋银毫便是今与古,火与土的完美结合。
吕竹兴,作为首批建窑建盏项目非遗传承人。吕老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陶艺的制作,小到吃饭用的碗,大到酒坛等陶艺产品都能熟练烧制,这些为他从事建盏烧制技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他来说制盏已经不仅仅是一项技艺,更是一种情怀,一份无论如何都割舍不了的宋时情怀。仿宋银毫建盏便是对此的诠释。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伦敦苏富比的拍卖会上拍卖一只南宋建窑银兔毫束口盏,看到这只盏的第一眼,吕竹兴心中便萌发想要烧出这种建盏的想法。“十年磨一剑,一盏以终生”说的便是人们会在一分钟喜欢上一样东西,然后花一辈子的时间去了解他,追寻他。所谓一眼万年大抵便是这样。
▼图为南宋建窑银兔毫束口盏
在机械盛行的今天,吕竹兴却一直坚持遵循传统烧制技艺,从选土选矿到出窑,每个步骤亲力亲为。他相信只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坚持,一定可以让烧制建盏这门手工艺得到更好的传承。
烧制建盏的胎土取自水吉当地的高铁黏土,含铁量高达7%~10%。而釉水则是山中草木灰混合当地的土矿调配而成。用这种材料烧制出来的盏,含铁量极高,用手指轻弹,可听到清脆的声音。
而仿宋银毫胎体的制作是采用纯手工拉坯成型的,吕老多年的制盏经验,练就了其熟练的拉坯技艺。他将事先练好的泥团放置在旋转的的转盘上,双手熟练的一揉一捏,指尖转动之间,建盏的胎就做好了,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拉好的坯还需要经过800°C的素烧,来增加坯体的机械强度,也可以先淘汰一部分的易碎易开裂的坯;然后再进行上釉工序。
建盏施釉通常施半釉。在烧制过程中,釉水随高温上下流动。若是上釉太薄,则难出精品;如果太厚,又容易粘窑。所以建盏烧制的每一道工序都至关重要。
仿宋银毫的烧制方法比较特别,采用的是气窑烧制。因为气窑烧制的温度比电窑更加均匀,所以适合烧制器型较大盏身较厚的建盏。
气窑使用液化气作为燃料,如果控制不好的话容易让烧制过程中的建盏被熏黑。且在烧制时需要进行燃料燃烧的计算,在烧制的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空气参与反应,所以还需计算窑内气体流量、流动阻力等等。
同时为了控制温度,保证烧制过程中的安全,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将开水洒在煤气罐上。在整个烧制过程中吕老不能长时间的离开。就连吃饭常常都是其子吕河东送饭。
由于建盏制作工艺的特殊性,导致建盏的成品率较低,越大的盏就越难烧制,在烧制的过程中起泡、砂眼、变形等等问题也随之而来。仿宋银毫口径大,盏壁厚。而吕老对自己的要求又极高,成品率更是少之又少。在他的窑厂内,随处可见的瑕疵品已经堆成了一堆。
▼图为瑕疵品图片
建盏沉淀了古人的智慧结晶,仿宋银毫建盏倾尽了吕老无数心血。仿宋银毫无论是造型、韵味、还是胎底,都已经达到了宋代的标准。
▼吕竹兴仿宋银毫赏析
仿宋银毫是标准束口盏,釉面玻化强,其兔毫斑纹结晶立体、边界分明。银兔毫釉色稀有、精美,碗沿釦金边,颇为美观,也使碗口更加平滑,减少喝茶时异物感,增加舒适感。
釦金边还可以保护建盏的口沿,釦金边可减少日常损耗。在古时为了彰显地位也会给建盏釦金边。盏身整体给人感觉大气自然,古朴清丽。若是静置一方,古朴的感觉迎面而来。
守护建窑烧制技艺,传承宋盏巅峰巨作。一壶老茶、一只老盏、小院石凳、喝茶赏盏。仰头漫天繁星,颔首落英缤纷。闲聊人生,古月自然照今人。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