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所有文章-建盏知识-正文

靠实力说话!天下第一盏:曜变篇

曜变盏真的很珍贵吗? “天下第一”是名副其实还是噱头?

这两类釉色,在建窑遗址均有出土,且经过当代材料学家与陶艺家的努力,都已经能成功仿制,其中的精品能做到与宋代珍品形神高度一致。 然而同为“自然釉”的曜变盏,经过中外各国多位专家的研究和尝试,至今仍未有人仿制成功(林恭助等人仿制的与宋代正品仍有明显差距),在建窑遗址亦未曾出土。而且曜变盏在我国历史文献上似乎不见踪影,对多数国人来说比较陌生,难免造成一些隔阂和误解。希望本篇拙作能让更多人理解曜变盏。

三、曜变

1
如何欣赏曜变

日本古籍《君台观左右帐记》曾记载,“曜变,建盏之无上神品,乃世上罕见之物,其地黑,有小而薄之星斑,围绕之玉白色晕,美如织锦,万匹之物也”。 日本著名中国古陶瓷学家小山富士夫(1900~1975)在《天目》一书中曾给出曜变的释义:“建窑所烧,在挂有浓厚黑釉的盏面,浮现出大小不同的结晶,而其周围带有日晕状的光彩者为曜变……‘曜变’一作‘耀变’,是因为它含有光辉照耀之意。”

 其实这些话语,都无法完整概括曜变盏的玄奇,看彩色照片也有折扣,亲眼见过,才会有切身的体会。 已知的存世完整曜变盏仅三件,且均藏于日本,悉数被定为国宝,中国仅出土残件】。

而大德寺龙光院所藏,被当成佛器的曜变盏,是三只中外表最为低调的一只,也是最少展出的一只。即使日本的国家级电视台,亦无缘拍摄到它的真容,只能以不甚清晰的照片示人。

然而中国有人亲眼见过这只盏。1987年,古陶瓷学家、材料学家、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专家陈显求先生赴日本近距离鉴赏曜变盏,并撰文发表。 以下为文中对龙光院藏曜变盏的描述:

这次我们得到慷慨允诺,特意去鉴赏国宝,第二号曜变天目茶碗,它最初为津田宗及所有。自龙光院创建以来,这只茶碗已是当时的重要珍宝,从来都是不出院门的。知客僧在廊檐下铺上约2米长1米宽的绵垫,,然后把白布包着的一个大木箱打开,把四重的一个比一个小的箱子逐一取出,打开后,从小布袋取出这只国宝。……开始时并未引起我的特别注意,然而数分钟后,阳光突然耀眼地从太空射来,正好使廊上洒满了灿烂的金光。知客僧匍伏在垫上,双手不离地持碗绕其轴线缓慢地作360度不断旋转,碗内的釉面上放射出道道霞光。釉面上曜斑的分布量比静嘉堂国宝较少,但闪烁着的七彩丝毫也没有逊色。特别是在碗壁与碗底交界处的某些部位,明显地放射着鲜蓝色和青绿色而且边界分明的毫纹。 最令人惊叹不已的是,整个宝物的黑色釉层内放射出紫蓝色的霞光,随着不断转动满室宝光浮动,正应“紫气东来”之兆,冥冥间如有神在……其神韵是无法从彩色照片上所表现出丝毫的。

这段文字有一个重点是,曜变盏要在光线(最好是阳光)下欣赏,才能尽显它的玄妙瑰奇之美,由于龙光院曜变盏的斑纹比另两只更不明显,这一点尤为重要。 有朋友曾经跟我们说,他在日本参观过藤田美术馆曜变盏的展览,并不觉得有视频上那么神奇,怀疑视频是否加了特效。我们回复道,应该是布展时环境光的缘故,在阳光下看,会很精彩。阳光是复合光,是含七色的,照射在曜变斑纹之上,会折射出变化无穷的异彩。 ▼藤田美术馆藏曜变盏细节

可惜的是,能将曜变盏自由移动到合适光源下的参观者极少。其实欣赏油滴盏、兔毫盏也可以参照这个方法,有金属感、镜面感或银色(含银蓝)的盏在阳光下看,会更有惊喜。

2
曜变盏的盛名,是靠实力还是靠炒作?

建盏的价值,很大程度体现在烧制难度上。兔毫、油滴、曜变的各类结晶成品,其实就像照片一样,记录的是晶体析出过程中,某个瞬间的状态。烧制出这三种“自然釉”的珍品为什么难,就是因为按快门的时机太短、太少,而且这“快门”还不能人工按,得看天意,撞运气。 我们在《十问建盏:第四问》中曾讨论过,银色系斑纹比褐色斑纹难烧,带蓝光者尤其难,故而银蓝的油滴兔毫为佳品。而带彩色的斑纹,比带蓝色的还难烧。 为什么我们在第七问中并未将彩色作为兔毫油滴的鉴赏参考,因为自宋代以来,带彩色的就极少见。已知的存世宋代油滴盏中,完整且带彩色光辉的,也就是MIHO美术馆的这只。

 

 

注:这只盏因带光晕的彩色斑点被部分学者认为是“准曜变”,但是它的斑点形态和分布状态与曜变有明显区别,还是更接近油滴。另外,有的盏会带彩色蛤蜊光,但这类盏的彩色是连续的,包括黑釉部分都有虹彩感,不是在斑点上独立呈彩,故并非烧制难度超高的彩斑。 银蓝斑虽少,尚有一定数量宋代的标本整器存世,现代的优秀陶艺家也会有持续的产出,但彩色斑几率太低。如果日常挑选欣赏兔毫、油滴时都以焕发彩色为参考,难免无从下手。 曜变盏的斑纹,非但是彩色的,还以群落出现(油滴是单个斑点分散的),大小形态变化纷繁。斑纹在很狭小的一块里,就能同时出现黑、灰、蓝、黄(或绿、紫)等色彩,且每只盏的斑纹特征都不同。阳光一照射,顿生孤高神秘、深奥幽玄之感,引人无限遐思。 另外据亲手摸过静嘉堂藏曜变盏的栗建安先生介绍,曜变盏看上去斑纹立体,很有层次,但摸着都是平整的,斑纹在釉里面。也就是说,它是釉下析晶

要烧成这样奇诡瑰丽的曜变斑纹,生成条件自然极为苛刻。从一只盏上有多种斑纹变化就能看出,曜变斑对温度和气氛的变化是极其敏感的,“按快门的机会”转瞬即逝,烧制难度自然为建盏之最,珍贵程度亦然。 有人认为曜变一说不见于宋代文献,故而曜变应该是只有日本人喜欢,在宋代就是次品,被日本人捧太高了。其实宋代文献,未必没有记载过曜变。 有学者认为,曜变在中国古籍中,以“毫变”之称被记录(见南宋祝穆《方舆胜览》载,“然毫色异者,土人谓之毫变盏,其价甚高,且艰得之。”)。李达先生就在文中采用此观点。 ▼《四库全书》本《方舆胜览》书影,本书为南宋著名地理志,作者常居闽北,与朱熹颇有渊源。

叶文程教授则在书中将曜变归为“类鹧鸪斑”的一种(鹧鸪斑的定义虽有争议,但其名贵程度在宋代文献多有体现),同时将“毫变”分为另外一大类釉色表现。 曜变在宋代是否有对应的记载,尚未成定论,古今称呼有异的状况,在建盏其他釉色上已屡见不鲜。仅从字面上认定曜变盏在宋代不被重视或是次品,过于武断。 另外,即使曜变盏未以任何形式见于宋代文人之笔,光是它在陶瓷工艺和美学上的独创性、十万里挑一且至今无法仿制的烧制难度和极其稀少的存世量,就已经无愧于它如今的地位。 不少中日欧美等世界范围内的陶艺家、陶瓷学家,都对曜变盏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倘若外国人尚能就事论事,意识到它的珍贵与难得,部分国人却因一些流传考据上的原因不愿正视,不免有些遗憾。

下篇预告

建盏的“自然釉”除了兔毫、油滴、曜变这三种名贵品种以外,还有“乌金釉”“杂色釉”,虽然这两大类釉色并无铁系析晶斑纹(或斑纹较少、不明显),但亦非常典型。 而且建窑的乌金釉,由于建盏烧制工艺的特殊性,细节处是不同于其他窑口的纯黑釉盏的,有其特别的收藏价值,亦不乏拥趸。杂色釉中的一些品种,也颇具意趣和收藏意义,即使是火候不够的生烧品,也有标本的作用。 以上釉色和“装饰釉”我们都会悉数介绍给大家。不过限于篇幅,我们将在下篇继续,本篇就先介绍到这里。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靠实力说话!天下第一盏:曜变篇 - 第1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