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油滴”来形容建盏斑纹的说法其实来自日本,目前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日本应永年间(1394~1427年)的《禅林小歌》。而其他日本古籍《满济准后日记》、《荫凉轩日录》等也均有“油滴”的记录。好多学者专家翻阅遍了中国的古籍,均未发现以“油滴”描述建盏的文献。
“油滴”盏可以用来形容有如沸腾的油滴一般、呈点状分布的结晶斑纹的建盏,这样形容确实比较形象一点。那么,油滴建盏用什么烧出来?
《君台观左右账记》里记载:曜变斑建盏乃无上神品,值万匹绢;油滴斑建盏是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其实这样的“定价”也不是没有道理。咱们需要看一下油滴盏的烧成条件。其烧成条件比烧制兔毫盏条件更为苛刻,如果窑温偏低, 难以形成点状斑纹;如果窑温偏高, 斑点又容易流成条形。所以宋代油滴盏的传世品、出土品都很少,完整器更是鲜见。这也是纽约佳士得在9月15日拍卖一只南宋油滴盏拍出约人民币7800万元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福建建窑烧制油滴盏主要使用龙窑以还原焰烧制,油滴呈蓝银灰色;而北方油滴盏则用馒头窑采用氧化气氛烧制,油滴呈棕红色。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各窑的产品都不及建盏。
在南宋时期中日文化交流颇盛,不少留学我国的日本禅僧也把建窑兔毫盏携带回国,它在盛行茶道的扶桑之国被誉为茶具之上品。其实,油滴盏在宋元时期与兔毫盏、玳瑁碗等黑釉瓷器一起被输往国外,现在日本、朝鲜及东南亚一些国家都珍藏有考古发掘品和传世品。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