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釉器 的标签存档

逆向思维,成就大巧若拙的建盏

逆向思维,成就大巧若拙的建盏

瓷土中的“铁”本是一般瓷窑想要尽力减少、去除的。为何建窑反而能化劣势为优势,以“铁”为核心创造出精彩的铁系结晶釉?顺应天和的同时不落窠臼,方能造就艺术奇迹! 建盏拍卖价屡破纪录,然而仍未达上限 2016年9月15日,建盏在佳士得拍出…
建窑与福清窑

建窑与福清窑

福清窑在今福建省福清市,故名;又由于窑址主要集中在东张镇一带,故又名东张窑;是闽东沿海地区古外销瓷产地之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市区东门外东张区发现宋代窑址五处,所烧器物大体相同,有青釉、黑釉两类。青釉中有大量内饰划花间篦划(或篦点…
宋代茶风和建盏

宋代茶风和建盏

宋代时全国很多地方烧黑釉茶盏,人们为什么不加采用,而偏爱建窑兔毫盏呢?从建窑黑釉器所具有的特点分析可以说明。建窑烧造的黑釉茶盏,色黑胎厚重,并且有美观的兔毫斑纹。是“斗茶”最适宜的茶具。 宋代饮的是碾茶,即把一把半发酵的膏饼茶碾成细…
“初探”建窑

“初探”建窑

1977年,芦花坪窑址发掘出土有青釉器,种类有敞口碗、敛口碗、壶、盘、碟、洗、杯、盒盖和罐等。就形制特点、釉色和装饰技法看,与福建北、中和南部的窑址所出同类器物有某些相似之处,地方特点很强。纹饰中的莲瓣纹、斜线纹、卷草纹、篦划纹和篦…
蔡炳盛:纯手工建盏柴烧茶具鹧鸪斑束口盏

蔡炳盛:纯手工建盏柴烧茶具鹧鸪斑束口盏

蔡炳盛这样有名的宋代建盏,当时已由留学我国的日本禅僧们带回国而传到国外。蔡炳盛日本古籍亦有青兔毫、黄兔毫、建盏、建州垸等记载。蔡炳盛15世纪以后,他们把建盏及黑釉器讹称为天目;蔡炳盛今天“天目”已成为黑釉一类陶瓷器的国际通用名。 蔡…
建窑的发掘(二)

建窑的发掘(二)

建窑遗址出土的资料显示,庵尾山是建窑最早期的窑址。根据不同地层出土的不同遗物分析,烧窑年代可追溯到唐代中、晚期至五代晚期或北宋早期。庵尾山窑址发现的窑炉长达70米以上,如此长度的窑炉在唐代也是罕见的,可见当时的建窑已经有较高的烧窑技…
许家有:建盏享誉海内外

许家有:建盏享誉海内外

许家有开始生产青釉和酱青釉瓷器,器形以碗、碟、盏为主,此外,尚有执壶、盘口壶、罐、盒、盏托等。两宋时期,许家有建窑窑工们的杰出成就主要是生产了一批批变幻莫测、绚丽多彩的黑釉瓷器。许家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等。黑釉器…
建窑的考古发掘(一)

建窑的考古发掘(一)

1960年10月,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福建省博物馆和建阳县(现建阳市)文化馆等单位联合在芦花坪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1977年5-7月间,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福建省博物馆和建阳县(现建阳市)文化馆等单位联合在芦花坪窑址…
建窑窑炉类型

建窑窑炉类型

建窑的窑炉结构和类型,过去可谓一无所知,文献未见记载,考察也没有发现窑炉基址。1977年,经过深入的调查发掘,在牛皮仑和营长乾废址找到了龙窑残迹;在芦花坪窑址发掘出现一座相当完整的龙窑。这座龙窑残长56.10米,坡度在12-18度之…
建窑遗址(一)

建窑遗址(一)

芦花坪窑址分布在后井村西北部、池中村东南部,为一座东西走向的低矮丘陵。遗物分布面积约 50000平方米,其中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30至130米;以烧造黑釉器为主,兼烧青釉、青白釉和青黄釉器。黑釉器以碗为主,分敞口和弇口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