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建盏,出于土,淬于火,而练就生活

宋(960-1279年),是一个现代文人多有羡慕的时代,“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雅士墨客品茶论道、琴酒诗歌、多得自在风流,不经意间就把中国美学推向了一个巅峰。

有人戏称,那时候的宋人可比现在的我们会玩多了;

早上,已有多种定制化的牙刷可供选择;

中午懒得做饭,便可以出门下馆子偷懒;

下午当然是踢足球的好时机,宋人管他叫蹴鞠,对此宋代诗人陆游的《残春》曾写到:“乡村年少那知此,处处喧呼蹴鞠场”。

要说这运动这么火爆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是宋太祖大大起的头啊。待到华灯初上之时,一起点茶赋词,那日子别提有多惬意了。

晚上夜市斗茶、填词作画。在北宋初年,宵禁就已经完全解禁了,从此宋朝人民就过上了灯红酒绿的生活。人们相聚汴河虹桥边的茶馆,一边观看“斗茶”,夺魁者还可获得茶馆奖励的一壶龙井。

经过唐的发展,宋的茶文化已经十分的发达,点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斗茶”更是上升为与琴棋书画一般的风雅之事。

一、将生活转化为艺术

宋代点茶文化的空前鼎盛,得益于当时政治经济的空前繁荣,物质文明的发展让宋人开始向往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

茶,从神农尝百草到以茶代酒,渐渐走下神坛,成为与酒齐名的大众饮品。

好茶配好器,“斗茶”在宋的兴起,也催生了宋代第一茶器——建盏的诞生。“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说得便是连宋徽宗都为其背书的黑釉瓷。

自斗茶之风吹起,300年间,建阳窑火日夜不断,这款精于人工成于天意的茶器,将宋人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完满的融合在一起,并在后来的时间里不断改善,从普通茶器成长为皇室贡品,成就了它的巅峰。

“宋王朝三百年,建阳数十条龙窑,不灭的窑火,只烧出了4只曜变”,这种将生活转化为艺术的奇迹,如此绚烂且难以复制,才引得今人为之折服。

让我们惊奇的是,这种令人惊叹的技术其原材料却质朴非凡,在建阳本地随处可见。

二、最质朴的材质,血厚最巅峰的工艺

◈ 1.尽人事听天命

建盏从成坯到烧制成功,所选取的材料均来自当地,且随处可见。如此质朴的材料,如何能创造出巅峰的工艺品呢?

这就要归功于匠人们超凡的技艺了。

建盏是土与火的艺术,三百年间,先人们从未停止过对建盏的探寻。经历多代研讨,器型和釉料的配比才开始形成稳定的模式。

这还远远不够,除了“土”,火的掌控也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驯服”火,先人们选取“龙窑”烧制建盏。窑口依坡而建,便于热量的传导,升温快。

龙窑一般身长五六十米,装烧面积大,但由于烧制技术难度过高,成品率基本只有10%。

◈ 2、水吉窑——世界之最

如今,在建阳的芦花坪、牛皮仑、大路后门和营长乾等处依旧有宋时龙窑遗存。其中水吉镇后井村的水吉窑是国内已知最长的龙窑,长达135.6米,同样也是世界之最。

这里的窑口创烧于五代,兴盛于两宋,元代趋于衰落以至停烧。

五代末期至北宋初期始烧黑瓷,两宋时期达到鼎盛,成为中国著名的黑瓷的生产基地和建窑系黑瓷的命名窑场。

推开尘封已久的大门,这座与问山错过两次的龙窑终于呈现我们面前:发红的土层上,匣钵与垫片随处可见。

曾经如巨龙一般盘踞在山坡上的伟岸建筑,早已失落在时间的长河中,只剩下断壁残垣仍在坚韧的诉说着千年前的荣耀。

◈ 3.能“驯服”火的智慧

即使在深土下掩埋千年,水吉窑的雄伟依旧震撼人心。残存的窑址上,还是能够清晰的看出宋时龙窑的规制:

窑室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依山坡倾斜建造成一长隧道形窑炉。窑头预热室已不在,只剩下长长窑身。

横断面积以窑头最小,这样便于烧窑开始时热量集中,利于燃烧,中部最大,窑尾大于窑头而小于中部,窑尾有沟。

这样规制让窑本身发挥烟囱的作用,使窑在接近零压状态下操作,缩短了生产周期,且由于燃烧段逐渐后移,有效利用了烟气热量和产品热量,使热损失降低,提高窑温。

宋时的窑室有拱顶,成弧形,两侧上部或窑顶有多排直径约0.15米的投柴孔,窑身两侧有两个窑门。全窑结构简单,建筑费用较低,不需尺寸严格的拱砖。

龙窑作业时,在窑室内码装坯体后,将所有窑门封闭。先烧窑头,由前向后依次投柴,逐排烧成,烧成温度最高达1300℃。

如今,我们依旧可以看到窑砖上烧化的痕迹,经时光打磨,腐而不朽。

三、让应往之物,去其应去之处

有人说,造物如塑人,它们都要经历的多重历练,最终才能成“物”。建盏兴盛于两宋,300年窑火不断,至元衰落断烧。600年后的今天,它才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

但时光漫漫,我们仅能从前人的只言片语和窑址遗存上,揣摩大宋第一茶器曾有的风华。那么,此时,它是否还能被称之为“物”?

现今的饮茶习惯让人感叹建盏已无用武之地,但其深邃的内涵和建盏文化推广者的不断努力,让它注定不会被世人遗忘。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0)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