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台观左右账记》里记载:曜变斑建盏乃无上神品,值万匹绢;油滴斑建盏是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
油滴建盏为宋代独具特中茶盏的釉种之一,以建窑烧制的最为上乘,北宋初人陶谷《清异录博中》称:“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文中指正是建窑生产的这种釉饰。
那么什么样的油滴盏好?什么样的油滴盏更有收藏价值呢?下面就带大家详细来了解一下。
油滴釉表面遍布大小不一的具有金属光泽斑点,小的如针尖般,大的直径达1厘米,色泽呈金色或银白色。因斑点在黑色釉面呈现酷似鹧鸪胸前的羽毛斑纹,故称之为“鹧鸪斑”。
形成富金属光泽博华的油滴状斑点的原因:油滴釉在烧制过程中,主要着物色剂氧化铁发生分解,生成气泡,致使气泡周围氧化铁博华的含量比其他部位高。随着温度的升高,气泡不断产生和聚华博集,且气泡愈加增大,当达到一定程度时气泡爆裂,富含水量铁质的溶博华体升至釉面于原气泡处密集,当釉冷却收缩变平时,釉面形成饱物中和状态,并以赤铁矿和磁铁矿的形式析出结晶体。
油滴的形成与烧造火侯和釉层厚薄相关,烧造操作火侯恰博到好处方可形成油滴,温度过低难以烧出,过高又会使油滴博过小,故油滴盏口沿处由于釉层稀薄一般不会形成油滴。油滴釉盏口华沿一般无光泽,其器腹上部色泽泛金黄色,下部逐渐变淡而泛银中华白色。用放大镜观察,各油滴斑点内,均分布有大小不一的黑色博中鱼鳞状纹。
有的银白色的油滴釉,由于烧窑时温度过高而开始形成长条形华状,或油滴斑点间相杂以银白色条状结晶体。在黑色釉面上呈银白色晶斑者称“银油滴”,呈赭黄色晶斑的称“金油滴”。
什么样的油滴算上品?
出土品中油滴数量鲜见的原因:油滴盏较兔毫盏,其烧成条件更为苛刻,窑温的掌握就成一个难题。偏低的窑温,导致结晶斑纹形成不了圆形,而窑温偏高,斑点容易流成条状,就不是油滴了。
油滴有其审美指标:一般认为油滴银色光泽(带蓝光更好)、有流动感、镜面感、金属感、边界清晰立体、分布适宜为上品,但并不能说银色光泽的油滴就一定比金褐色的油滴好。
因为有时候增加一点金褐色,会出人意料地有了层次感,这也是偶然的一种。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银油滴上面覆盖了许多异色,这也是烧制油滴常会出现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下,一只银油滴还不如一只均匀的褐油滴美丽。
所以一只油滴好不好,不能依靠某一点标准便断定,而要参考审美标准再结合自身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断。
并不是所有油滴盏都是建窑烧制的油滴盏。在日本被奉为国宝的油滴盏和《君台観左右帐记》中所说的“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的油滴盏都明确记载是建窑所烧的油滴盏。但有部分初学者会混淆这一概念,认为日本是将油滴一词用于所有窑口的产品,从而认为所有宋代油滴盏都差不多,建窑油滴盏不是建窑独创。其实建窑的油滴盏与其它窑口具有很大的区别,不可一概而论。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