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建盏之“釉”

虽对于釉面分类及称谓大家还有争议,但我们依然根据文献和大家的经验总结,大致按照乌金(绀黑)、兔毫、鹧鸪斑(油滴)、曜变及杂色等去鉴赏,便于我们去发现他们的美。

兔毫釉

兔毫是建窑最典型的且产量最大的产品,可见于许多博物馆,以致人们常常习惯以“兔毫盏”作为建盏的代名词。黑色的釉面上透出细密的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般,其可分长短、粗细,颜色有金黄、银白如“金兔毫”、“银兔毫”,变化多样。微宗在《大观茶论》中写道:“盏色贵有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而这些兔毫则表现出一种流畅通达条理质感,如倒影拂动,生机活现,别有情趣。

鹧鸪斑(油滴)

“鹧鸪斑”一词在宋代文献中常有出现,如陶谷《清异录》中载:“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鹧鸪鸟为闽北山区常见的鸟类,其胸部“白点正圆如珠”则因为雄性鹧鸪鸟。而在日本文献中,多为“油滴”一词。如成书于日本应永年间(1394-1472年)的《禅林小歌》中载:“胡兹盘以建盏居多,有油滴、曜变、......天目。”其形可大可小、其色可银可金,大者直径达1厘米,小者细小如针尖,如沸腾之油滴。

注释:在此我们参考1998年李达先生载于《陶瓷学报》中《论鹧鸪斑建盏》的观点,认为“油滴”就是“鹧鸪斑”,在此不做讨论。

曜变

曜变单列出来,核心因为其黑色的底釉上聚集着许多不规则的圆点,圆点呈黄色,其周围焕发出以蓝色为主的耀眼的彩虹般的光芒。曜斑广布于建盏的内壁,并随所视的方向移动而变化,垂直观察时呈蓝色,斜看时闪金光,表现出一种神秘、枯高而静谧的美感。“曜变”烧成难度极大,故传世甚少,仅日本收藏四件,其中三件被定为“国宝”级文物,一件被定为重要文物。

乌金(绀黑)釉

“绀黑”一词在宋代蔡襄的《茶录》中已有记载;“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这类建盏有的表面乌黑如漆;有的则黑中泛青,亦或是呈黑褐色或酱黑色。“色黑而滋润”,上乘者亮可照人,表现出庄重素雅之美。

杂色釉

建盏烧制过程中,纹理变化多样,形成了许多种颜色,因不便于一一区分,则统一归类在杂色釉。例如常见的有柿红、赤红、酱绿、酱黄等。

如此可见,请上帝投出你喜欢的点数绝非易事,但有时,他一定会带给你不可想象的惊喜!

然而,建盏从来都是一种残缺的审美。每一件都是不完美的,而每一件又都是完美的。因为我们深知没有完美的,但我们愿意欣赏它的残缺的时候,它是独一无二的完美。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0)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