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所有文章-紫砂文化-正文

顾景舟论壶琐记建盏名家作品

  当时做壶,延袭了民间陶壶用木模制壶的工艺。直到时大彬,放弃木模,经过推进,形成了凭空抟制的手工制壶方式。紫砂壶成型工艺完全成熟,这就是沿用到今的——“泥条打片手工镶接成型法”。时大彬奠定了紫砂成型工艺的基础,这是他推动了紫砂发展的最大贡献。从此,紫砂陶成型工艺独树一帜。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紫砂历史

顾景舟:蜀山当地拜范蠡为陶朱公,窑上作陶神祭祀。其实,这里有一些新石器时代陶器和残片出土,绳纹陶之类,历史远比相传的范蠡携西施泛五湖隐居此地早得多。蜀山的蠡墅村、蠡河,据说和范蠡隐居有关。

在明人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中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壶土是由一位异僧经过村头时呼叫“卖富贵土”时,引导村民入山中,指土穴而去。于是村民挖掘出五色齐备的紫砂泥,灿如披锦。这是老天赐给我们的矿产宝藏,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成就了紫砂艺术的辉煌历史。

许多年后,徐秀棠兄为异僧造象,十分传神。又若干年,一位制壶的居士告诉笔者:异僧就是布袋和尚,浙东奉化人,弥勒佛转世。居士是宜兴西望圩范家人、范仲淹先生后裔。

顾景舟:我们在蠡墅村羊角山古窑址发现,最下面的文化层,是早期紫砂残器堆积层,我看到了大量的壶的残片,有嘴、的子、提梁等,工艺上粗放,从材质看属早期紫砂,捏塑的龙型壶嘴工艺看,上限年代为北宋无疑。因此,“紫砂陶有一千年的历史”的结论,是科学的。

文献中最直接的材料有梅尧臣的诗:“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以及元人《霁园丛话》有记载,孙道明遗物有紫砂罐刻“且吃茶清隐”。从宋元饮茶方式看,这个紫砂罐,是个大壶类是无疑的。诞生于宋代的紫砂陶,应该是萌芽的形态。只有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废除了龙凤团茶制造,推行散茶生产,撮茶冲泡方法流行的时期,紫砂才进入名家辈出、各擅其能的时代。可以说,饮茶方法发展到散茶撮泡,也催生了审美意义上的紫砂壶艺术。

紫砂壶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是明代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创始者金沙寺僧,和做缸瓮的陶工十分亲近,用细土捏壶,烧陶缸的时候,附带着烧成。金沙寺僧做的壶,有人欢喜,要去了喝茶用。当时吴颐山正在金沙寺读书,他是宜兴人,明朝正德年间进士。供春是吴颐山的书僮,陪主人在金沙寺读书。他偷学老僧做茶壶,手工捏制,并用汤匙挖空,指纹都留在壶内壶外,成了供春壶。

那时烧出的茶壶表面沾釉不好看。供春后,四大壶家中的李茂林发明了用粗陶缶封闭壶坯入窑烧制,避免了沾釉,从此烧成工艺确立。

顾景舟论壶琐记建盏名家作品 - 第1张

  当时做壶,延袭了民间陶壶用木模制壶的工艺。直到时大彬,放弃木模,经过推进,形成了凭空抟制的手工制壶方式。紫砂壶成型工艺完全成熟,这就是沿用到今的——“泥条打片手工镶接成型法”。时大彬奠定了紫砂成型工艺的基础,这是他推动了紫砂发展的最大贡献。从此,紫砂陶成型工艺独树一帜。

时大彬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巨匠,能写一手好字,用竹刀代笔,在壶坯上顺手一挥,刻出底款,有<<黄庭经》《乐毅贴》法度。他擅做大壶,文化底蕴深厚。到娄东一行后,受到诸多文人品茶论茶的影响,改做小壶,并用碙砂调入泥料,烧成后效果古朴,成为案头雅玩,生出许多文思雅趣来了,标示了他的紫砂创作才华和文化积累。他的壶为当时的文人士夫所重,价比黄金,蜚声海内外。他影响了紫砂艺术几百年历史。

有关紫砂的古代文献,周高起《阳羡名壶系》之后,最为全面的,有清代吴骞的《阳羡名陶录》和清代《宜兴县志》。民国年间有李景康等合著的《阳羡砂壶图考》,这本书比日本奥兰田《砂壶图录》晚了五六十年。

紫砂造型

顾景舟:紫砂造型工艺,完全独立于其它陶瓷成型法之外。其它窑口的茶壶,多用注浆法和拉坯法,拉坯法和盘筑法也可统称为轮埴法。

紫砂壶属于造型艺术范畴。说到造型,如画画,用点线面;书法,用点线。砂壶造型,就是以点浅面为基础,用泥条打片镶接成型方法。这是最具特色的紫砂壶成型法。

打身筒,是紫砂造型持有的手法。如“掇球”、“茄段”等。扁形壶用两片盆状泥片镶接,如“合欢壶”。四方壶、六方壶也一样,用泥片镶接。不同的造型用不同的手法,但离不开打片镶接基本方法。

顾景舟:造型大致可分光货、花货、筋纹三大类。经过代代相传,约有一两千种造型,现在还在增加。可谓“千形百态信手出”,“方非一式,圆不同相”。

光货可分为圆器和方器两类,以几何形体为造型基础,追求简朴雄浑大气。

圆器造型,要圆稳周正,柔中带刚。以“掇球壶”、“仿鼓壶”为经典。“石瓢”是我喜欢的造型,是圆器的变化运用,各家心法不一,感受不同,变化也不同。早年在“石瓢壶”上,与吴湖帆、江寒汀等书画大家合作过,宜书宜画。此壶亦可素面朝天。

方器造型,线面平挺,轮廓分明,干净利落,有“四方壶”、“六方壶”、“传炉壶”、“僧帽壶”等经典造型,也能有无穷的变化。

花货以仿生为主,动植物、青铜玉雕、松竹梅菊、莲花草虫都可作为题材,追求写实性和装饰性,或写实、写意兼而有之。用浮雕、镂雕、捏塑、堆塑、泥绘等手法表现,达到美和实用的统一。以“树瘿壶”、“东陵瓜壶”、“松竹梅壶”、“鱼化龙壶”为经典。有些壶,仅在壶的的子、壶嘴、壶把上用写意的雕塑装饰,或在口、肩、腹部用 纹等青铜纹装饰,也属花货。

筋纹器取材于花果。只是更加装饰化和规范化,把花的瓣、果的筋囊表现得更加精准,筋纹流动有致,深浅和粗细的变化都在精准的规范中。“菱花壶”、“合菊壶”、“菊蕾壶”为经典造型。

  顾景舟:紫砂造型,我以为有“形、神、气”三个关键。三者融会贯通了,作品就成功了。形即形状样式;神即壶的意韵、情趣和神态,如国画的气韵生动,是壶的生命力;气即壶的气质,让人在使用中获得美感,赏心悦目。紫砂壶往往一个设计一种样式,一次只做几把,这就是以稀为贵了。

紫砂人物

陈鸣远

顾景舟:我十分景仰陈鸣远。陈鸣远是清初康熙、雍正年间杰出的紫砂艺术大家。据吴骞《阳羡名陶录》载,陈鸣远喜和文人学士交往,文人收藏家争相邀请他。他的作品,可与三代古器并列。在和文人收藏家交往中,看得多了,视野开阔了。他传承了明代争奇斗艳、空前发展的传统,大胆创新。无论几何形类,还是自然形类,随心所欲,得心应手。作品与时大彬不相上下。造型能力强、古文功底和书法功力极好,“东陵瓜壶”就可说明一切。

东陵瓜是什么瓜?出典何处?没有文学功底的,无从知道。司马迁的《史记》、郦道元的《水经注》和刘伯温的文章都写到过;汉代人召平,秦始皇时封为东陵候。他品格很高,甘于安贫乐道。秦朝灭亡后,当个布艺,在长安东门外,也叫青门外种瓜,很甜美,人们就叫它为东陵瓜,唐诗中也有东陵瓜的诗句。

陈鸣远很仰慕召平的人品节操,用香瓜形制壶,刻“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壶铭,见其心迹,此壶藏在南京博物馆。陈鸣远的壶铭,还可以看到他的书法有多好,同时也看到他的制度技巧,已达到巧夺天工的境界。

  邵大亨

顾景舟:邵大亨,清乾隆晚期上袁村人。我也出生在上袁村。从我学艺时临摹他的掇球壶开始,直到现在,我一直把邵大亨的传世之作奉为圭臬,作研究的经典范本,探其堂奥,悟其真谛。

大亨性格耿介,技艺卓越。他传世之作,一扫陈远鸣之后日趋繁缛的官庭习气,回归紫砂本质,素面素心。追求器形朴质、大气、洗炼、雄浑。追求形式和实用的完美结合。看着养眼,用着养心,体现出器形和材料赋予的美感。

我揣摩和临摹过他的传世之作,大度的气质、完美的形式、适用的功能、超凡的技巧,令人印象深刻,一生受用。作品传达了邵大亨很高的艺术境界。

邵大亨是一位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秉性刚烈,情趣野逸的壶艺大家。清末的县志记载着,他宁可坐牢也不给贪官做壶的故事,反映了他的艺术气节和高尚的人格。

陈曼生

顾景舟:陈鸿寿,号曼生,清嘉庆年间书画篆刻家,西泠八家之一。他的艺术主张:“不必十分到家,时见天趣。”他是文人书画篆刻家涉足壶艺并产生巨大影响的第一人。从他的艺术主张看,选择杨彭年作为合作者,也是必然的。可以说,“曼生壶”的诞生,是他和杨彭年一代艺缘的成果。杨彭年功力平平,技艺并不十分出色,正由于有陈曼生写刻壶铭,可以说“曼生壶”成就了杨彭年在紫砂艺术史上的地位。因而我说过,这叫“壶随字贵,字依壶传”。

陈曼生是在诗文书画篆刻上有相当影响的艺术家,他进入紫砂远比其他文人窑深入得多。他的印章、书法、诗词、铭文、刀法、样式等,给紫砂壶带来了书卷气。他的壶铭,集诗词、书法、篆刻、茶道、壶艺于一体,促成了紫砂文化和茶文化融合。可以说,“曼生壶”是陈鸿寿在文学、书画、金石学之外,又一艺术形态,影响深远。

有把曼生壶,石瓢款式,书刻着“不肥而坚,是以永年。”底款是他刻的“延年益寿”印,壶铭和底款,切壶切茶;书法和镌刻,斩钉截铁,妙不可言。赠你一纸我亲手拓的墨拓存玩。

“曼生壶”的创作,还有江听香、郭频迦等陈曼生的幕僚参与壶铭撰写和镌刻,如同国画。曼生壶铭追求文化内涵,追求诗、书画、印有机结合,追求陶刻的书卷气、金石味,丰富了陶刻的表现力,提高紫砂艺术的审美境界。陈曼生最大的功绩是把紫砂壶从民间工艺地位,推进到人文艺术范畴。使“曼生壶”,同他的书法篆刻绘画,完全处于同等的艺术地位。

紫砂陶刻

顾景舟:紫砂壶的装饰,以陶刻艺术最具民族特色。紫砂陶刻通过刻陶者手中的刀,用不同的刀法,表达中国书画的美。如果分析来看,执刀如执笔、入刀如入笔,中锋直入。行刀如行笔,一波三折,提按转折,快慢顿挫,类同笔墨。偶用侧锋,刚柔相济,增强表现力。陶刻高手,往往也是书画高手,表现淡淡的一抹远山,刀刃浅浅一刮,干净利落。

刻坯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先着墨后刻,充分表现笔墨意趣;一种是完全以刀代笔,凭空镌刻,坯体上不落墨,直接用刀来表现书法绘画,富有金石味。山水、花鸟、人物;青铜纹饰、金石文字、汉砖瓦当,均为镌刻题材。所刻内容,切壶切茶,这就要求有诗词曲赋、书法绘画的修养。

  紫砂陶刻的绘画技法,受近代海上名家任伯年等画风影响很大,用刀吸收笔法,崇尚书写性,画面点线刻划,有韵味。还研究出用装饰土加釉彩上色渲染,更具国画效果。

顾景舟:装饰效果的需要,刀法也很多,常单刀、双刀、顺刀、逆刀、冲切拖划点刮,阴刻阳刻墨刻,陶刻高手到了有法而无法层面,刀为我用。

电影摄拍了许多珍藏的紫砂器陶刻装饰和历代名家题壶之作和当代陶刻家谭泉海、毛国强等以刀代笔、各种刀法表现书画的镜头。运用特技电影逐格摄影技法,在十几秒时间的长度之内,借沈汉生先生之手,从入刀开始,直至刻完一幅《梅雀图》,最后落款完成,形象地表现了以刀代笔、一气呵成的韵味。

用功能

顾景舟:紫砂陶是实用工艺品,它和纯艺术不同,除了审美功能外,还有实用功能。因此,实用性和欣赏性同等重要。民间生产的紫砂器,如紫砂厂外加工的“乡坯”,也就是低档产品,以实用为主。乡间壶手农闲之时,在竹林深处,悠然自得地做一两款神仙壶、洋筒壶。完全手工,成批生产满足农家田头实用的大茶壶。

顾景舟:紫砂厂大批量的产品,是实用工艺品,用上千种传统的造型,成批量制作生产,满足群众日常之用。因为是实用工艺品,同样需要实用性和欣赏性有机地结合。

真正能成为紫砂艺术品的,是具有艺术造诣的工艺美术家创作、制作的作品。现在紫砂厂特艺室,就担任了这个任务。艺术紫砂器,它的实用功能同样重要。和任何艺术一样,内容与形式要完美结合。紫砂壶的实用性就是泡茶,壶是内容;形式就是造型。实用功能和造型美感要高度统一。手感上要温润舒服,视觉上要美伦美焕。

紫砂陶,介于瓷器和陶器之间,现在有研究者认为,它可称之为炻器。我觉得还是称紫砂陶好,最具本质意义。电影片名可用《紫砂陶》,以求准确。紫砂陶在约1200摄氏度高温下烧成,紫砂泥的特性决定了它烧成后,具有一定的气孔率、吸水性和透气性。刚烧成时,外表没有灵气,随着使用时间久,经常用湿布揩净壶身,手掌触摩,壶身会有包浆呈现,越用越有灵气。

紫砂壶的造型也和实用密切相关。不同品种和类型的茶叶用不同类型的壶。红茶是发酵茶,适合闷,用小口的高壶泡红茶最好,闷出的茶汤香醇。绿茶末发酵,用大口的扁壶适宜泡绿茶,可以保持茶汤碧绿清莹,一闷即黄,可惜了。

顾景舟:一把久用的紫砂壶,壶内有茶垢,俗称很厚的茶垢为“茶山”。不放茶叶,冲入开水,也有淡淡的汤色和茶味。此壶如果长期不用,壶内难免有霉味。最好的办法是冲入沸滚的开水,倒干,速投入冷水,如此几次,霉味就消除了,壶也消毒杀菌了,可继续泡茶。紫砂壶不会因冷热变化而开裂。

你知道茶能醉人吗?有副古联“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书香茶醉是一种生活境界。三杯极浓的功夫壶,可以把人喝醉。闽南潮汕人,好饮功夫茶。南国蕉荫之下,一只小炭炉,一把小茶铫,一盒乌龙茶,一套功夫茶壶具,二三知己,煮水冲泡,淋壶加热,内闷外热,将填了大半壶的茶叶,泡出浓苦的茶汁,龙眼杯喝两三杯,十分消渴,减少出汗。

壶即艺术

顾景舟:我十分自信,我的紫砂作品,就是艺术品。在三四十年代,我的一砂壶,可和齐白石老人换一方图章。也可与任何同代的大家如吴湖帆等交换画作。这就我的壶艺作品和他们的书画作品一样,具有同等品位和艺术价值。同样,吴湖帆、江寒汀、唐云、来楚生等书画艺术家也欣赏我的砂艺,互相合作。

紫砂壶创作,和中国绘画一样,追求气韵和韵味,而紫砂高手的作品,有的灵秀隽永,有的浑厚大气。繁有繁的趣味,简有简的沉雄,各有其艺术魅力。如我见过圣思的“桃杯”,构思巧妙,技艺精湛,艺术感染力极强。而邵大亨经典的“掇球”,实用简洁大气,极具精气神。

有的造型追求抒展流畅,嘴和把似天然生成,如“汉云壶”蕴藉朴素和清丽。有的造型在功能上做文章,如“北瓜提梁”,实用的提梁,赋予造型的张力,提梁加大了作品的空间和气势。提梁的造型又须和不同壶身融为一体,如“东坡提梁”、“竹节提梁”、“玉璧提梁”等空间气势变化得体,丰富了提梁壶的语言魅力。

顾景舟:来楚生在文革劫难中,送我一本册页,一面12幅,画的全是山水,另一面画的全是花鸟,是他的精品力作。你看,有多精彩!没几天,他带信说:“现在我的画被列入上海‘黑画’展,这册页现在千万别露面。”他的画被打成“黑画”,那时候,没有道理可讲。他刻的“景舟制匋”一印十分随意,我喜欢。

郑板桥有一首题砂壶诗:“腹大嘴尖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很有诗意。这首诗对于壶的造型,描述得十分具体,是类似球鼓形双耳提梁壶,完全可以做成一把又美又实用的壶。

紫砂雕塑

顾景舟: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很大发展的领域。自古以来出了陈鸣远、圣思等擅长雕塑的壶艺大家。但是,作为雕塑艺术主体的紫砂人物雕塑,它前无古人,现在的紫砂人物雕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独立的艺术门类。

自从徐汉棠进了中央美院跟张景祜先生学习泥塑之后,以他扎实的绘画基础、坚实的造型能力,突破了“泥人张”民间泥塑的框架,吸收了古代人物雕塑和西洋雕塑的造型技法,塑造了许多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紫砂雕塑作品。

徐秀棠的“张旭”、“雪舟学画”、“萧翼赚兰亭”、“观音”等等作品,不但形准、结构准、雕塑语言的表达流畅而富有美感。他的作品,还充分运用了紫砂材料之美。紫砂雕塑还会有很大的发展,以满足人们审美的需要。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顾景舟论壶琐记建盏名家作品 - 第2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