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所有文章-建盏文化-正文

建盏的发展历史介绍

   宋徽宗赵佶斗茶时使用的茶盏就是建窑兔毫盏,他在《大观茶论》一书中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后人追记的《宣和遗事》也有“政和二年……又以惠山泉建溪异毫盏烹新贡太平嘉瑞茶赐蔡京饮之”,上面提到的玉毫和异毫,都指的是建窑兔毫盏。

  谈及建盏,就一定避不开宋朝。 宋朝,这是一个现代文人多羡嫉的时代,在宋朝,雅士与友人品茶论道、琴酒诗歌,多得自在,甚至有个不专心做皇帝勤于政务,却醉心于艺术雅玩的宋徽宗,而且玩得有声有色,不仅在书法上创造了独具一格的瘦金体,更是凭着对茶的喜爱,对茶道做了反复研究,最后将所得写入《大观茶论》,其中“点茶”一篇,见解独到,论述尤为精彩,给世人用文字演绎了最标准、最雅致的点茶法。

 

建盏的发展历史介绍 - 第1张   
 

  有人戏称,宋徽宗什么都会,就不会当皇帝,建盏的流行和重要地位,和这位吃喝玩乐无一不全的皇帝有很大的关系。 宋代斗茶成风,整个社会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皆是斗茶的发烧友,在建安贡茶产地尤甚。大书法家蔡襄的茶学专著《茶录》中有段提到建安的斗茶:“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者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退者为负,耐久者为胜。”

 

       也就是说,点茶后在茶面上形成的浮沫,以色白和泡沫持久为优。有趣的是类似现代在咖啡的泡沫上做画一样,宋代文人在分茶的过程中,也会通过巧妙的搅拌,在茶沫上画出禽兽鱼虫、山水人物的图案,更有甚者可以在茶沫上作诗,称为“水丹青”,苏轼就曾写诗称赞分茶技艺高超的谦师和尚:“泻汤夺得茶三昧,觅句还窥诗一斑”。由于宋代茶色尚白的传统,所以建安地区产的黑釉茶盏不仅利于观察茶汤上面的浮沫,更是衬托茶色之白最好的器具。 建安的黑釉茶盏始烧于五代末北宋初年,起初以烧造无斑纹通体乌黑的茶盏为主,称为“乌金釉盏”,当时只在建安产茶地区流行,北宋初年,朝廷把建安地区划为贡茶产区,建立了北苑茶园,黑釉茶盏也被专门进贡给朝廷。随着宋代茶文化的不断发展,北苑茶园成为了当时全国最大的贡茶产地,产品层出不穷,以追求冲泡后的茶汤色白为佳,常以“似雪”、“胜雪”赞之。这种独特的茶文化极大地带动了黑釉茶盏的烧制,茶盏的新品种也不断被烧制出来,除了乌金釉盏,后来烧制的兔毫盏成为当时最流行产量最大的建盏品种,这点可以从建盏窑址出土的大部分是兔毫盏得到证实。 宋徽宗曾在《大观茶论》中提到:“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意思便是建盏以青黑色为贵,最好是带有月光下兔毫的光泽,就是所谓的兔毫盏。

 

  宋代建窑黑瓷的突然兴起与宋代上层社会饮茶、斗茶风尚有直接关系。宋代斗茶用半发酵的膏饼,先把膏饼碾成细末放在茶盏内,再沏以初沸的开水,水面浮起一层白沫,用黑盏盛茶便于观察茶沫白色。

 

  宋徽宗赵佶斗茶时使用的茶盏就是建窑兔毫盏,他在《大观茶论》一书中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后人追记的《宣和遗事》也有“政和二年……又以惠山泉建溪异毫盏烹新贡太平嘉瑞茶赐蔡京饮之”,上面提到的玉毫和异毫,都指的是建窑兔毫盏。

建盏的发展历史介绍 - 第2张

  由于帝王的好尚,上行下效,不仅促使建窑黑盏的大量生产,使更多的瓷窑也都烧黑釉茶盏。

 

  建窑本来是江南地区的一处民间瓷窑,北宋晚期由于当时上层社会斗茶的特殊需要,烧制专供宫廷用的黑盏,芦花坪窑址出土有印阳文反书“供御”、“进盏”字铭的垫饼多件,出生物还有盏底印阴文“供御”二字者,这些带字铭的垫饼出土后,证实了文献记载是可信的。

 

  宋代蔡襄推广建盏

  庆历七年(1047年)夏,蔡襄由知福州升为福建路转运使,此官职要定期巡视其部郡,并有督办贡茶的任务。秋天,蔡襄前往建宁府巡视部郡后,就顺路到建安县北苑御茶园,了解过去督办贡茶的日期和有关情况,还参观制茶的全过程。他所到之单位均备有好茶招待,而茶盏是由当地瓷器厂生产的兔毫盏。蔡襄品茗完,认为这种茶盏极优,就委托御茶园人员替其购买若干,以备送给在京的好友。

 

  庆历八年(1048年)春,蔡襄前往北苑御茶园督办贡茶,因时太早,他就深入茶垄观察茶叶的生长情况,写有“戢戢抽灵芽“语句,这说明蔡襄对茶芽产生了兴趣,经思考,他认为,这种茶芽生长力极为旺盛,若改用茶芽作原料,或许能提高茶的质量。为了证实自己的设想,蔡襄亲自进行小剂量的试制,经品匿名茗,证实质量极高。蔡襄一举制成高质量的贡茶,为了与龙凤团茶区别,定名为小龙团。蔡襄创新的小龙团贡茶,使福建贡茶从过去的中上水平一跃而成为当时全国最著名的精品茶。在蔡襄的监督下,由御茶园贪污制造十斤,进贡给仁宗皇帝。

 

  用茶芽作制茶的原料,蔡襄或许不是我国的第一人,而以往贡茶的制法都是保密的,惟独蔡襄这次的制法是公开的,其目的是希望在自己的示范下,能带动建茶的质量普遍得到提高。为此,他交待御茶园,允许民间茶农来取经或学习。蔡襄创新小龙团贡茶的消息在福建茶区流传后,茶农纷纷前来御茶园取经,因而带动建茶的质量普遍得到了提高。这年秋,蔡襄丁父忧,回乡守制。

建盏的发展历史介绍 - 第3张

  蔡襄不仅善于制茶,而且精于品茗。宋人有一则笔记,引述于下:“建安能仁寺,有茶生于石缝间,寺僧制成茶饼,取名石岩白,送四饼给蔡襄,密派人入京赠四饼给内翰王禹玉,次年,蔡襄被召入京复职,往访禹玉,主人命童子从茶笥中选精品招待。蔡襄捧起茶瓯只一闻,就曰:”此茶极似能仁寺的‘石岩白’,公从何处得之?”禹玉不信,令童子取茶帖来看,才佩服蔡襄确实精于品茗。(《墨客挥犀》)

 

  此记未说石岩白茶造于何时,从“次年,蔡襄被召入京复职”,才知此茶造于皇佑二年(1050),它比蔡襄创新小龙团贡茶晚二年。此时,蔡襄丁父忧在家守制,不是官员,能仁寺为什么会送茶给他?原因是蔡襄创新贡茶,为茶农起着示范的作用,并交待御茶园允许茶农来取经。消息在茶区传开后,能仁寺僧人来御茶园取经,完全依照蔡襄的方法制成石岩白,故送四饼给蔡襄表示感谢,也让他知道能仁寺仿效其法制成新品种的石岩白精品茶。

建盏的发展历史介绍 - 第4张

  皇佑三年(1051),蔡襄被召回京复职,才知京师已经掀起饮建茶的热潮,而朝野上下也开始进行斗茶。为了普及品茗的知识和鼓励大家斗茶,他撰《茶录》一文,进呈仁宗御览,后刻碑于石,此文虽是总结福建民间斗茶经验,但蔡襄作了补充、提高和规范,并首次提出以色、香、味作为评比茶质量高低的标准,使评比臻至完善,故一直被沿用至今。在《茶录》中,蔡襄特地推荐建窑生产的一种精品茶杯——兔毫盏,他指出:“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燌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蔡襄是仁宗朝的名臣,又是当时最著名的制茶和品茗专家,由他推荐的兔毫盏精品茶盏,当然会成为品茗、斗茶者所接受。因此,当时购买这种茶盏的人很多,并被皇帝指定为贡品。所以,当时的诗人写有“兔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的诗句。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在闽北水吉乡一带发掘的建窑中,发现很多兔毫盏,在其底座圆圈中印有“供御”二字,由此证明,当时水吉乡一带建窑所生产的兔毫盏,已被皇帝指定为贡品了。

 

  据《日中文化交流史》一文记载:中国的品茗艺术,大约在元朝时,由日本来华的僧人引入日本,称为《唐式茶会》,此后,《唐式茶会》在日本民间逐渐普及,并发展成为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饮茶风习——“茶之汤”(即后来所称的《茶道》)。由于茶道对日本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日本僧人在引进中国《唐式茶会》的同时,还引进中国当时最名贵的建窑兔毫盏、浙窑乌金釉盏(又称《天目釉盏》)二种。所以,日本民间后来就流传有“宇内闻声说建窑”的诗句,由此可见到元朝及以后,建窑的兔毫盏在日本的知名度。

建盏的发展历史介绍 - 第5张

  据考古工作者的发掘,建窑是在建瓯与建阳两县交界的水吉乡山区,是民间私人办的小瓷器厂,其产品兔毫盏的质量虽优,但因当时交通不便,其销路不会很好,如果没有蔡襄在《茶录》一文为其推荐和宣传,请问,这种农村小瓷器厂的产品,能取得这样高的知名度吗?能被皇帝所青睐和被指定为贡品吗?能得到全国大量官吏、富豪、斗茶者所购买吗?显然,是不可能的。由于蔡襄是当时的名臣,又是最著名的制茶和品茗专家,由他推荐和宣传的兔毫盏,当然会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因而使建窑兔毫盏成为当时最畅销的名牌物品,并促进了该瓷器厂生产的长期大发展,这可以称为名人效应。以致到百年以后的元朝,兔毫盏仍以精品瓷器被引入日本,并在日本成为被人歌颂的名牌物品。以上事实说明,建窑的兔毫盏在北宋时之所以成为最著名的茶具,并延续至百年以后的元朝被引入日本,除产品的高质量外,加上蔡襄在《茶录》一文的推荐和宣传,才使建窑兔毫盏生产得到长期的大发展,这就是蔡襄所作出的贡献。

 

  建窑是中国宋代名窑之一,在世界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南宋期间,位于水吉后井、池中芦花坪、牛皮仑、大路后门、营长乾等一带的建窑出现鼎盛状况。相传大小碗窑多达近百处,其中,已挖掘出的一条长达135.6米的龙窑为世界之最。2001年6月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迄今仍可看到在大约占地十二万平方米古遗址上堆集如山的匣钵、建盏残片,便可领悟出昔日的辉煌。 南宋末年后,淮河以北被金朝占领,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狂热的斗茶风潮逐渐隐去其魅力四射的光芒。至元初,这座创造出稀珍神品的绝代名窑便湮灭在景色秀丽的闽北山丘陵中。建窑兴起于晚唐五代,盛于宋代,衰于元,清代尚一度残余,这是建窑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内不少权威专家的大声疾呼下,1981年春,建阳瓷厂技术人员与省轻工研究所,省博物馆等专家经过上百次试验烧成,终于烧制出一批兔毫斑纹的仿古建盏。在1981年3月召开的全国仿古黑釉建盏鉴定会上,经专家鉴定:这些仿古产品不仅质似,而且达到形似、神似的标准。标志着这一失传八百多年的技艺,烧制出的瓷坛“黑牡丹”——黑釉建盏终于在瓷坛上重现光彩。 改革开放以来,在恢复与创新历史文化传统中,失传数百年烧成黑釉建盏的技艺得到进一步恢复与发展。2011年5月23日,“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已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建阳市委、市政府决计精心打造这块标志着建阳招牌的“金名片”,在市政协积极组织牵头下,已组建起有几百名从事烧制、营销、宣传建盏的各界人士参加的建窑建盏协会。与此同时,推出、培养出一批烧制建盏技艺的传承人。现代法烧制出的兔毫斑、油滴斑、鹧鸪斑建盏等一批黑釉瓷器已然面世。唯独失传的曜变斑建盏正期待人们去努力仿制,让它重新惊艳在世人面前!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建盏的发展历史介绍 - 第6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