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代诗词提及建盏时,基本都只描述兔毫紫盏

建盏百科

[导读]:宋代流行用建盏饮茶,因此不少诗词中都会提及建盏,比如苏轼在《送南屏谦师》就写到忽惊午盏兔毛斑。但是如果你对建盏相关的文学作品有进一步的了解,又会发现几乎所有作品都...

  宋代流行用建盏饮茶,因此不少诗词中都会提及建盏,比如苏轼在《送南屏谦师》就写到“忽惊午盏兔毛斑”。但是如果你对建盏相关的文学作品有进一步的了解,又会发现几乎所有作品都只描述兔毫盏,就连地位最高的皇帝宋徽宗,也在《大观茶论》里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显然这也是兔毫盏。为什么宋代诗词提及建盏时,只描述兔毫紫盏?

为什么宋代诗词提及建盏时,基本都只描述兔毫紫盏 - 第1张

  宋代的建盏已经有了分级制度,日本的《君台观左右帐记》就记载了当时室町幕府足利将军的藏品,“曜变,是建盏之最,世上罕见之物,值万匹绢。油滴是仅次于曜变的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这部文献是十六世纪写成的,距离宋朝已经间隔了三百余年,价格和稀罕度的描述,显然不是指宋朝物价,而是当时的日本物价。不过既然记述了曜变、油滴和兔毫的分类,显然是宋朝时期建盏流入日本,建盏的种类也随之流传。可以推断,宋朝是有多种建盏的,只不过所有记述的场合都在使用兔毫盏。

  只用兔毫的理由也不复杂,毕竟连宋徽宗都说“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显然当时虽然已经有油滴和曜变等纹理,但这些盏由于某些原因不适合拿来喝茶。最合理的推测是,兔毫盏在宋代的技术已经成熟,因此产量巨大,而其他纹理仍需要听天由命,因此数量极为稀缺。兔毫的原理是液态的釉水流动,窖内温度降低时铁结晶析出,形成形态各异的条状“兔毫”,是升降温度在技术上难度较小。而油滴盏需要维持在1300度左右,让釉面液相分离,形成油滴状纹理,在古代无法测定温度,不知道温度的需求,当然也不可能刻意维持温度,因此油滴盏的烧制,在古代真的只能听天由命。而曜变可以理解为油滴盏的油滴是极薄的铁结晶膜,可想而知当时想烧制曜变真的只能碰运气。

  在整个士大夫阶层都在用建盏的时期,因为宋朝只能加大制作规模碰运气,所以不论是油滴还是曜变,显然都是稀罕品,身价远高于兔毫盏。这就好比现在价格千万甚至上亿的奢侈品,真正买来自己用的人不多,更多的是收藏和赠礼用。宋代饮茶讲求外儒内佛,追求饮茶时的自悟、平常心,那么用千金难买的油滴盏斗茶,难免有些隐形炫富的意思,这事放在自命清高的文人圈子里可是备受贬斥的。宋代诗人王洋的《尝新茶》就说“人间富贵有除折,静中此味真殊绝”,斗茶是个讲意境的过程,谁要是拿个价值连城的盏来比试,反倒落了下风。因此宋朝虽然已经有曜变盏,收藏与外交的意义反而大于使用价值。

  现在留存的诗词以兔毫盏居多,只有僧惠洪的“点茶三味须饶汝,鹧鸪斑中吸春露”等寥寥数语中提及鹧鸪斑,而这句诗却连出处题目都难以查阅。为什么宋代诗词提及建盏时,只描述兔毫紫盏?一个是物质条件受限,寻常人确实用不起当时罕见的油滴盏;另一个则是茶文化与当时思想相互影响,饮茶时不推崇张扬炫富。内外因素影响之下,像是油滴盏这种物件,留作收藏和赏赐的情况反而比较常见,因此无缘现身于诗词中。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为什么宋代诗词提及建盏时,基本都只描述兔毫紫盏 - 第2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