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瓷器自身有种极致之美,那种美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自然天成、无法复制,就连制作它们的艺人也无法预测。
因此,这种美堪称造化,或者说是一场邂逅。“建盏”尤其如此。
建盏与许多其他瓷器不同,其艺术风格追求的是朴实无华,摒弃所有矫揉造作,其追求自然造化甚至可以说达到了某种极端,这种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社会的审美时尚紧密相连。宋代文人士大夫主张崇尚自然的美学观点,强调回归宇宙本体的和谐与自然,追求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并把这一切提高到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那个时代造就了建盏,建盏在造型、胎釉等方面简单到极致,使得一些在烧成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出人意料的美显得如此令人沉醉。
传统建盏以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所烧制的为主,采用当地富含铁元素的胎土和矿釉,由1300℃左右的高温烧制而成。
建窑釉色分两大类:黑色釉类和杂色釉类。建窑黑釉的烧制原理简单可解释为:建窑黑釉是铁系结晶釉,而且施釉普遍较厚,在1300℃左右的高温熔烧过程中,将单质铁从釉和胎里还原出来,根据窑内火候的高低和氛围变化,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花纹。这种花纹的诞生难以预见,难以把握,称之为“窑变”。如今人们耳熟能详的建盏三大类,即曜变、鹧鸪斑(油滴)和兔毫盏。其中最珍贵和最值得讲的是“曜变盏”,曜变是建盏的极致之美,它是一场意外,或者说邂逅,可遇不可求。
“曜变”是建盏中可遇不可求的宝物,烧盏人毕生奋斗的目标。公认的三件传世“曜变三绝碗”全部藏于日本。所谓“曜变”,就是在黑色的底釉上聚集着许多不规则的圆点,圆点呈黄色,其周围焕发出以蓝色为主的耀眼的彩虹般的光芒,故得名。曜变为什么能成为国宝?
盏内有没有曜斑,是判断曜变的标准。曜斑是如何形成的呢?在烧制过程中,从黑釉到出现油滴花纹的刹那,三价铁(存在于Fe²O³中)迅速转化为二价铁(存 在于FeO中),因为二价铁是强溶剂,在FeO进一步 被还原出单质铁之前,很快就会融入釉里,让斑纹消失。在它消失之前,会在斑点周围形成很薄的干涉膜,在光照下有变色现象。
如果这个动态能恰好地被凝固下来,则曜变可成。否则,则一切湮没,变成黑釉盏。但在窑里,要凝固住这一瞬,几率接近于零。这也是曜变能成为国宝的原因。传世的三件完整宋代建窑曜变天目茶盏现均收藏在日本,其中一只号称“世界第一盏”, 收藏在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被称作“稻叶天目盏”,日本人甚至称之为“盏中宇宙”。
曜变的斑点给人感觉是沁浸釉中,这只曜变天目盏最令人难以割舍的地方是斑晕在光线照射下放射出七彩光芒。更重要的是,随着人的目光转移,光彩会不断变化。小小一只茶盏,色彩变幻无穷,有如“盏中宇宙”,怎么看都看不尽。
一些学者,则认为黑底、白色正圆点的花纹方能称之为鹧鸪斑——而宋代建窑工匠的确有烧制出一种黑釉白点碗盏,那白点是二次施釉人工点上去的。油滴盏如何选?
选择油滴盏时,上品油滴盏应该做到油滴形状浑圆 或成卵形,碗壁内外分布均匀、密集,颜色银白发亮。有些会形成天然的七彩“蛤蜊光”。新盏亦有蓝油滴、彩油滴、金油滴之分,选择时则须看其是否够蓝,够彩,或者够金。需要注意的是,以化学釉料烧制而成的产品则不在讨论范围内。
对兔毫的理解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宛如兔子身上的毛发,二说是宛如兔毫毛笔笔头的形状。无论是哪种说法,基本上判断优劣的标准都遵循宋徽宗在其所著 《大观茶论》中的评价标准:“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所谓“条达”,指的是兔毫丝应从口沿处一直下垂至盏的底部,布满整个器壁。兔毫中又根据颜色细分为“棕兔毫”“金兔毫”“银兔毫”“蓝兔毫”。兔毫盏如何选?
在选择无论新烧建盏或者老盏,兔毫以细密、修长、清晰、碗壁内外都从碗沿到碗底分布均匀密集为上品。而银毫则应该以毫色雪白、发亮为上品。蓝兔毫和金兔毫则顾名思义,应有蓝光或者金光灿灿者为上品。同时兔毫碗应该做到“绀口”,即口沿处釉层明显略薄,有些许发干也是正常情况。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