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所有文章-建盏文化-正文

建盏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从蔡襄《茶录》、徽宗《茶论》、南宋《茶具图赞》中都列为点茶首选的第一茶器,到宋元时期日本的狂热求购,到明代茶书的寥寥记载,到民国时期的美国人探访震惊欧美,到上世纪80年代恢复技艺,建盏多舛的命运,你知道多少?建盏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 第1张 两宋的辉煌

两宋时期,是中国艺术史的一个关键时期。彼时陶瓷业、茶业都有里程碑式成就。 在宋朝君主、高官的带领下,宋代人酷爱点茶、斗茶,高朋满座之时,除以诗文唱和之外,常以斗茶为乐,斗茶首选茶器,就是建盏。  北宋名臣范仲淹在与同僚章岷(浦城人)斗茶时有诗《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曰: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 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建盏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 第2张斗余味兮轻醍醐,斗余香兮薄兰芷。.浦城县,福建省南平市辖县,宋属建州,位于福建省最北端,闽浙赣三省交界,与建阳、武夷山、浙江龙泉毗邻。在浦城北郊仙阳镇发掘的猫耳弄山商代窑群,含迄今为止所知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龙窑。.建州北苑,是宋代贡茶产地,为了给天子进贡最好的茶品,必先比试茶的质量。在实用之余,斗茶亦发展成茶客之间的娱乐项目,风靡于贵族和平民之间。建盏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 第3张紫玉瓯指建盏,斗茶除茶的品质外,还讲究水质、器皿、手法的优劣。如无好器,难点好茶。 建盏成为宋代最受推崇的茶器,离不开它的艺术性、功能性、稀缺性。 艺术上,它将黑釉瓷的装饰艺术发挥到极致,以自然的高铁胎釉,烧成变幻莫测的结晶斑纹,功能上,它保温效果好,造型稳重简洁,且精品万中无一。  蔡襄对建盏的评价是“出他处者,皆不及也”——建盏的成功,其他窑口的产品是无法复制的! 而惊才绝艳的艺术家兼不称职皇帝宋徽宗同志在所作《大观茶论》中则认为“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好的茶盏,就应该是建窑兔毫盏的样子。建盏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 第4张他还在《宫词》中赞道:“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意为以兔毫盏饮建溪茶饼,能令美人陶醉。 《宣和(徽宗年号)遗事》记载“夏四月,燕蔡京内苑,辅臣、亲王皆与。……又以惠山泉建溪异毫盏,烹新贡太平嘉瑞茶饮之。”亦可以证明当时建盏已经作为御用茶具。 皇帝之外,还有许多建盏的粉丝。南宋诗人杨万里在《以六一泉煮双井茶》诗中赞:“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陆游被贬至武夷时,时常接触建盏,他也对建盏十分欣赏,于诗《闲中》赞其:“活眼砚凹宜黑色,长毫瓯小聚香茗”,盏虽小,却足以汇聚茶香。建盏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 第5张建盏不仅是御用茶器,也是国民茶器。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从贵族名士到贩夫走卒,都将建盏作为茶具的首选。  建盏的第一世,是天之骄子的一世。但这样的辉煌,为何在如今的中国,似乎看不到太多影子? 有道是物极必反,盛必虑衰,赵宋虽然是中国历史上艺术文化的高峰(有些学者甚至认为是最高峰);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但赵宋也是建国之始,就对前朝(唐)的领土继承不完整,埋下种种隐患的一朝。 北宋亡于靖康,南宋亡于崖山,家国之恨,尚且意难平,何况一个茶碗? 呜呼哀哉!建盏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 第6张曾经风靡全宋的第一茶器,在南宋灭亡后不到2个世纪,就从“天下谁人不识君”沦为残片碎瓦。反而是日本人依然求之若渴,将其奉为至宝。  该沉船长34米,宽11米,重200吨,由8个船舱组成,船上出水大量宋元时期陶瓷器(含数十只建盏)。  日本官方认定的国宝级文物中,瓷器只有14件,有8件是中国瓷器,8件中有4件是宋代建盏,含3件曜变盏,1件油滴盏。 这些国宝级建盏,都是宋代流传到日本,之后被当权者、贵族、僧侣悉心保存,传承至今的。日方把古时中国流入日本的舶来品称为“唐物”。 从数量上看,光是建窑一个窑口的瓷器,就占了日本国宝瓷器的28.5%,更是占了日本国宝瓷器中“唐物”的半壁江山。可见宋代的“中国制造”,在外国看来,是质量的保证,是珍宝的代名词。而建盏,则是“唐物天目”中的佼佼者。   建盏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 第7张近现代的重生

虽然明初朱元璋废除点茶之后,建盏沉寂多年。但它的艺术价值,不因点茶的兴废而转移。作为瓷器本身,依然令人惊艳。 1935年,美国人詹姆士·普拉玛受到日本的影响,寻找到他们惊为天人的黑釉茶碗的故乡——水吉镇。  普拉玛氏将相关成果发表在英国《伦敦新闻画报》后,在欧洲、美国都引起轰动。可惜当时民国政府自顾不暇,并未对建窑采取相关措施。  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窑得到专业考古队的发掘研究,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也得以大部分恢复继承。 社会经济也在快速发展,民众的精力终于可以从解决温饱转向精神追求。广大茶文化爱好者和收藏爱好者,在阅尽千帆之余,也逐渐开始被风格独特的黑釉瓷明珠——建盏吸引。建盏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 第8张据了解,目前建窑故乡水吉镇和周边城镇已经有两千多家从事建盏烧制的手艺人,产业越来越兴盛,说明市场越来越大。 建盏的研究和复原,是考古学家、历史学家、陶瓷学家和最早一批手艺人通力合作的结果。建盏文化的继承和复兴则需要广大建盏人,包括建盏工匠、建盏玩家和建盏媒体、建盏研究者一起努力。 而2017年金砖会议出现建盏的身影,也证明这努力得到了更多的承认。  国家兴则经济兴,经济兴则文化兴,文化兴则建盏兴! 如果在一个人们连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根本无暇顾及建盏这一成品率低也较难看懂的茶碗。经济富足,才能建设精神文明,建盏才能重新繁荣。 建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中华文化复兴,建盏方能复兴!建盏在近现代的重现,是“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久别重逢。能亲眼见证建盏的回归,是建盏人的荣幸。建盏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 第9张 建盏并不只有历史

建盏在宋代的成就可谓高山仰止,完全继承它的成就,不是一朝一夕的轻巧事。 现代工艺师一步一步溯本求源,希望能恢复它的全貌,并在此基础上达到更高的艺术成就,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兔毫、油滴,目前商品化的现代仿烧盏有蛮多可圈可点的产品,但是还有很多难题并未攻克。可是这条路再漫长、再艰难,都要有人去走,要坚持,才会有希望! 就算是已经成熟的油滴、兔毫烧制技艺,也要不断钻研、不断进步。建盏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 第10张建盏的原料,高含铁量是基本原则,但配料比例不能一劳永逸、完全不变,要根据多种因素微调。 经常有工艺师因为空气湿度太大、气温过低等原因,导致作品成品率和质量有波动。烧制建盏时,需要高温高还原,龙窑难还原,电窑也难。 电窑烧盏,不是像电饭锅做饭一样,插个电就能自动做好香喷喷的米饭,而是人得时不时去窑炉前守着,人工投油柴保持还原气氛。烧制精品建盏,需要经验,需要毅力,需要工匠精神。 有的朋友跟我说,他觉得新盏跟老盏比起来不值一哂,我觉得这样的想法,非常可惜,劝他不可厚古薄今。 建盏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 第11张老盏始终是有限的,只有少数人能拥有,如果没有现代工艺师的探索,我们拿什么留给后代子孙呢? 光靠老盏,建盏难以得到持续不断的生命力和悠久的传承。多少非遗技艺因为无法走入日常生活,而被束之高阁,也没有年轻人愿意从事学习,殷鉴不远,建盏界应当警醒。 个人观察,建盏行业的竞争很激烈,工艺师的进步以月为单位。建盏是天工与人巧的结合,就是要不断进取,看看老天的极限,和自己的极限,能到什么地步。敢坚持的人,都有那么一股劲。 如果人人都只夸老盏好,对新盏泼冷水,天天想着吃老本,迟早坐吃山空!建盏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 第12张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改变,要过好当下,着眼未来,方有可为。 曜变难烧、银兔毫难烧、茶叶末难烧,难道就不去尝试了吗?第一个复原银油滴的人,要是也这么想,就完蛋了!  古建窑从唐末五代一个普通窑口,到宋代烧铁系结晶釉的名窑,也不是几年的事情,而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过程,多少人的心血凝聚在一起,经过多少代,才能有建窑艺术的高峰。 今人如果没有同样的精神,能对得起祖先吗? 国家为什么要将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个中用心之良苦,不该辜负! 建盏的未来,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凌云之路,请有志于此的匠人,不要放弃高远的目标。 如果你到达终点,冷语将变成鲜花,白眼将变成掌声,真心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建盏曾经拥有辉煌的历史,但建盏不应只有过去的历史,全新的历史,将由你们来书写。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建盏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 第13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