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变 的标签存档

建盏名家系列:非遗文化传承人——陈春华 

建盏名家系列:非遗文化传承人——陈春华 

陈春华,男,1976年1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中专文化程度,是一名退伍军人。2011年和2013年,分别师从裴春元、吴立主学习建盏烧制技艺, 2016年创办华御建盏陶瓷有限公司,致力于建盏文化的传承与烧制技艺研究。 陈春华作品追…
建盏名家系列:非遗文化传承人——蔡炳盛 

建盏名家系列:非遗文化传承人——蔡炳盛 

蔡炳盛,男, ,汉族,小学毕业,1956年1月生于陶瓷世家.1968年跟随祖父蔡修田父亲蔡和隆学习陶瓷烧制,可以说是自小就在陶瓷烧制的熏陶中成长起来的。 自1982年开始独立研究建窑建盏烧制至今,已经从事建窑建盏烧制研究30余年, …
建盏名家系列:非遗文化传承人——蔡炳龙 

建盏名家系列:非遗文化传承人——蔡炳龙 

蔡炳龙,男,建阳水吉人,出生于1952年7月14日,汉族,小学文化;1968年在建阳县七里排陶瓷社办厂学习陶瓷制作技艺,师从蔡和隆,为陶瓷世家传承人;从1981年开始从事建盏的制作与研究. 自主研发出兔毫毛(金兔毫,青兔毫,蓝兔毫)…
建盏名家系列:非遗文化传承人——蔡炳昆

建盏名家系列:非遗文化传承人——蔡炳昆

蔡炳昆,男,汉族,初中文化程度,1949年7月出生于建阳区水吉镇一个普通的陶艺世家,13岁跟随父亲蔡和隆学做日用陶瓷, 1968年入伍当兵,1994年成立建阳蔡氏建盏工作室。 在生产实践中,蔡炳昆求质不求量,从选土、练泥、拉坯到上釉…
浅析陆羽《茶经》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三)

浅析陆羽《茶经》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三)

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体均五行去百疾”的思想,条件。 陆羽《茶经》的内在核心是寻求天人合一,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儒家认为,天地生万物,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界如同生育自己的父母一样;主张对父母要敬爱,对兄弟要友爱,强调人与…
浅析陆羽《茶经》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二)

浅析陆羽《茶经》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二)

二、务远、是人与社会和谐的“令正、守中”的思想,要求。 人与社会的和谐,是传统茶文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而要达到这种理想境界,必须秉承“和”的思想。陆茶的哲学羽《茶经》在四之器中,对煮茶用的器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特别是对于煮茶用的釜,…
浅析陆羽《茶经》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一)

浅析陆羽《茶经》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一)

一、是人际和谐的基础。 “精行俭德”的思想,中国传统茶文化,首先的是讲究人际关系的和谐。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求每一个人自省、自励,自我完善,塑造高尚人格,达到完美的精神境界,在此基础上,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 陆羽《茶经》“茶者,…
宋词中的建盏(杨万里篇)

宋词中的建盏(杨万里篇)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也有建盏品茶的名句:他在《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中写道:“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两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诗中描写到了宋人斗茶技艺之高超,有玄幻之象。 杨万里还在《以六一泉煮双井茶》一诗中写道:“…
宋词中的建盏(苏东坡篇)

宋词中的建盏(苏东坡篇)

茶兴于唐,盛于宋,文人往往将喜爱的茶事付诸诗歌唱和中。宋人爱建盏,因此宋代大夫凡所论及茶的诗文必提“兔毫盏”。誉美建盏诗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宋代大文豪苏东坡。 苏东坡 他对建盏情有独钟。1089年,他到杭州任知州时,在西湖北山葛岭寿星寺…
古今流行的几种饮茶法(撮泡法)

古今流行的几种饮茶法(撮泡法)

撮泡法: 明代开始,饮茶改变为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的饮茶法,即撮泡法。置茶于茶壶或盖瓯中中,以沸水冲泡,再分酾到茶盏(瓯、杯)中饮用。 唐五代主煎茶,宋元主点茶,撮泡法直到明清时期才流行。朱元璋罢贡团饼茶,遂使散茶(叶茶、草茶)独盛,…
古今流行的几种饮茶法(点茶法)

古今流行的几种饮茶法(点茶法)

宋代点茶比唐代煎茶法更为讲究,包括将团饼炙、碾、罗,以及侯汤、点茶等一整套规范的程序。从蔡襄《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等书看来,点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罗茶、择水、取火、候汤、茶盏、点茶(调膏、击拂)。 点…
古今流行的几种饮茶法(煎茶法)

古今流行的几种饮茶法(煎茶法)

煎茶法: 流行于唐代至南宋末年。煎茶法的主要程序:备器、选水、取火、侯汤、炙茶、碾茶、罗茶、煎茶(投茶、搅拌)、酌茶。 团饼茶经过灸、碾、罗等工序,成细微粒的茶末。当锅内的水煮到出现鱼眼大的气泡,并微有沸水声时,是第“一沸”,这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