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茶 的标签存档

从煮茶到“懒人茶”看千年茶文化发展

从煮茶到“懒人茶”看千年茶文化发展

柴米油盐酱醋茶,几千年来茶叶与人们有着不解的情缘,一片小小的东方树叶,经过千年的发展沉淀出了独特的历史文化。 关于茶的起源唐代陆羽《茶经》中曾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传说神农氏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正好有几片树叶飘到…
柴烧建盏是木的献身,火的艺术

柴烧建盏是木的献身,火的艺术

柴烧,是陶者心境、思想在炽热窑火中淬炼的精美艺术,每一只盏都是意料之外的美,每一只盏都是唯一,这就是不少人爱柴烧盏的理由。 朴实而原始的外表,呈现出一种自然而不慌乱的稳重之感,每一只盏上舐下的火痕,留下的落灰,因温度、湿度、气压以及…
建盏之美得从宋代开始

建盏之美得从宋代开始

宋代整体“崇文抑武”,实行“文人治国”,于是雅致、内敛、含蓄、隽永的审美情趣及理念成为一时风尚。这是个植根于生活,而又不断发掘的时代。 它们有一种近乎细致的审美,宋词和宋瓷均是如此。人会用心去体会一个小小的细节,从柳树的新芽,到黄昏…
“帝黎同用,僧俗共享”原来说的是它

“帝黎同用,僧俗共享”原来说的是它

官窑烧制的瓷器在中国古代是高贵身份的象征,不但价格昂贵、产量稀少,更被作为“皇室特供”,进献御前,处于社会底层的贫困百姓,可能终其一生也无法目睹御窑瓷器的绚烂光辉。 但是建盏不仅深得皇帝喜爱,被列为皇帝赐茶的专用茶具,而且普通百姓在…
建盏,难得而又幸运的

建盏,难得而又幸运的

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就是青瓷与白瓷了,建盏断代800余年,能成功恢复并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起来,是难得而又幸运的。 建盏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神秘的,没有青瓷、白瓷的通透与色彩,但它依旧凭借自身“独特”的美赢得了无数茶人的心。 …
暨国军:守心守艺 韶华赋烧盏

暨国军:守心守艺 韶华赋烧盏

细雨丝丝,如匠心点滴。 听着雨声潺潺,暨国军师傅说:我更喜欢在雨天中找寻创作灵感,心清意静。 在他长达十余年的烧盏历程中,手艺,也是守艺。 建盏伴随暨国军长大,像水和空气一样自然。 这种自然,对于深爱建盏的他来说,是一种幸运更是幸福…
新生代建盏工艺师严小华---用心专者技必良

新生代建盏工艺师严小华---用心专者技必良

在中国的陶瓷史上,福建建阳的建盏可谓低调却耀目的存在,作为黑釉瓷文化的代表,建盏是宋代人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因地制宜烧出精美瓷器的典范。 建盏之美,独特却不失内敛,沉稳却不乏光彩,精美却崇尚自然。它的魅力源于一种艺术创作的反…
陶艺匠人饶宋达新作——建窑“无量”容天壶

陶艺匠人饶宋达新作——建窑“无量”容天壶

从茶粉到茶叶,从盏到壶,古代的茶人摸索了数百年。而眼前的一把容天壶,是饶宋达创作建盏壶以来的第二波作品。 这把建盏容天壶跨越了几个时代,集合了建阳的土,紫砂的型,还有文人的意趣。 金石胎骨 软水宜茶 茶叶入壶,加水化茶,不知道在哪一…
品森会建盏工作室——凌超

品森会建盏工作室——凌超

凌超,1986年生,福建建瓯人,建盏工艺美术师,品森会建盏工作室创始人,建盏金曜变创始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从事黑瓷烧造愈五载,在建窑的釉面创新上取得出色的成绩,凭借独创的“金曜变”、“蓝曜变”建窑釉面的创新在建盏行业初试锋芒…
李盏柜漆盏新作“双馨”亮相北京恭王府

李盏柜漆盏新作“双馨”亮相北京恭王府

本次展览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陈建文,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孙旭光,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边伟,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福建省美协主席王来文…
高谟和“术到极致近于道 诚至灵魂方显真”

高谟和“术到极致近于道 诚至灵魂方显真”

“真正的艺术是浑然天成的所在,无有斧凿之意,唯有用心雕琢之功……”——题记 起初联系到高谟和老师,留意到他微信名字是“佛系匠人”,问及他为什么取这个名字,他告诉我们,“认真烧盏是我的使命,佛心即是守住本心,我的盏只等待有缘人……” …